僧在第4個(gè)字的詩句
僧在第四個(gè)字的詩句
- 不寄山僧來,何由知我處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山中答武康徐高士寄書
- 款曲敲僧舍,徘徊繞苑墻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尋梅
- 欲共老僧言,相對還無說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過云巖(在虎丘寺)
- 暝投山僧眠,復(fù)得清凈地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由竹溪至梅蹊書贈莫云樵
- 歐稱九僧今不見,退之?dāng)M過紅樓院。 -- 出自宋·艾性夫·答釋子問詩法
- 只恐為僧僧不了,為僧心了總輸僧。 -- 出自宋·艾性夫·贈僧
- 一得高僧論,歸途落日中。 -- 出自·陳昂·白云巖晚歸道中
- 書寄他僧去,路因寒月長。 -- 出自清·邢昉·送九水還廬山
- 白發(fā)老僧安住處,青衫司馬愛閒來。 -- 出自宋·陳舜俞·東林寺
- 寓所留僧話,未眠聞打鐘。 -- 出自宋·陳舜俞·宿靈源院
- 最愛山僧能好事,夜堂燈火伴孤吟。 -- 出自明·王守仁·化城寺(歸越作)
- 辛苦山僧摘盈甕,手皸足繭人間送。 -- 出自清·易順鼎·云霧茶
- 常約高僧訪上方,峰頭老樹掛斜陽。 -- 出自元·汪珍·石床峰
- 僅有殘僧相對晚,寒潭清嘯少人知。 -- 出自清·吳雯清·晚入藥谷
- 只許山僧對此君,柴門久已斷人群。 -- 出自明·袁中道·蜺蕣谷暑中即事
- 風(fēng)過欹僧笠,云來掛道衣。 -- 出自明·方孝孺·峨眉縣曉發(fā)次韻
- 為納千僧渾不見,欲于此地扣禪關(guān)。 -- 出自宋·曹叔遠(yuǎn)·通玄洞
- 向晚山僧苦留我,層層寒牖亂云歸。 -- 出自宋·曹穎叔·長樂臺
- 寄語山僧休書掃,石間留取作氈茵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游云臺寺觀梅
- 獨(dú)羨為僧者,塵緣不到門。 -- 出自宋·陳松龍·贈庵僧
- 莫訝師僧無見處,人人俱解句中玄。 -- 出自宋·陳襄·熙寧七年八月望日自杭之宋過永樂院觀承天佛
- 憑闌對僧語,如在畫圖中。 -- 出自宋·陳堯咨·普濟(jì)院
- 僧舍,冰凍折吟須。 -- 出自宋·丁師正·挽故和容州朝請?zhí)展?/a>
- 幸對老僧榻,焚香話苦空。 -- 出自宋·范端杲·香山塔院
- 晚投野僧家,山作碧玉環(huán)。 -- 出自宋·范宗尹·題雁蕩山
- 無屋住僧廬,無菜挑野草。 -- 出自宋·方逢辰·送潘翠谷
- 醉苦鄰僧強(qiáng),饑從小仆逋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治圃雜書二十首
- 山路訪僧規(guī)已定,曉樓聞雨事還非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丁亥生日紀(jì)事五首
- 得句無僧字不清,公來一日兩詩成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靈鷲清長老二首
- 酒可諸僧共,詩須此老評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九日歸自南山
- 異骨癯僧健,多魔老守窮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哭川無竭禪師二首
- 雪霽尋僧去,誰家借蹇驢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夜寒
- 呼妓訪僧俱不必,醉三晝夜可言歸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為魏塘王居士留三日二首
- 年長山僧五十秋,每攜詩卷過吾樓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芝田上人子虛二首
- 鐘鼓鄰僧新院宇,桑麻平世舊田疇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東山廟
- 自了為僧事,終無住院心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送來上人
- 多謝林僧亦好奇,新遺石匣我酬詩。 -- 出自宋·葛慶龍·題仙人洞并謝草堂方公所贈石匣二首
- 白發(fā)老僧陵上住,晉朝松在屋頭邊。 -- 出自宋·顧逢·贈僧隆古
- 亭上數(shù)僧俱不識,倚闌無語坐多時(shí)。 -- 出自宋·顧逢·冷泉亭即事
- 自說為僧后,浮生百念灰。 -- 出自宋·顧逢·贈白云
- 兩度客僧廬,交情密似初。 -- 出自宋·顧逢·再過悟竹庭房
- 面壁老僧曾悟否,山猿已報(bào)夕陽斜。 -- 出自宋·顧禧·送翠微山看桃
- 倚杖聽僧語,窺檐待月明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五月十二日晚登平云亭得平字齊字
- 不識山僧曾坐處,幾回彈舌雨龍歸。 -- 出自宋·胡梅所·石禪床
- 林下一僧無個(gè)事,時(shí)來倚樹聽泉聲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參·游白石山觀音寺
- 入洞尋僧伴,穿云見鹿眠。 -- 出自宋·胡子澄·游乳洞庵
- 憑仗高僧好珍重,看他雷雨化靈蹤。 -- 出自宋·黃非熊·龍樹巖
- 古寺殘僧少,孤村碧樹圍。 -- 出自宋·黃榦·紹熙庚戍十月偕趙仲宗舜和潘謙之曾魯仲游九
- 寺近尋僧話,談禪坐竹床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王可交升仙臺四首
- 氣味如僧淡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病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