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在第2個字的詩句
僧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老僧如遠公,譍門走蒿萊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云洞
- 老僧亦知人,逢場共竿木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護國寺次韻婺州韻
- 山僧道,成仙未晚,救火須忙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沁園春·笑貢生狂
- 老僧慣間定較可,山色朦朧半煙銷,玉簪委地怕禁持,消息雨中彈指過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古詩
- 訪僧入孤寺,一徑蒼苔深。 -- 出自清·譚嗣同·蘭州莊嚴寺
- 如僧清早廚邊過,偷卻黃興料里蹄。 -- 出自宋·陳亞·句
- 逢僧便出衣中寶,待士多陳席上珍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答李正議見貽
- 高僧寂寞空塵坐,古寺悲涼足野風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照禪師久欲一見比至汝則已游矣因題廣惠
- 老僧一何賢,為我拂清簟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游福圣院呈審言諸君
- 少僧齋室廢,乞食釣鄉(xiāng)遙。 -- 出自宋·徐照·宿吉州永慶寺
- 老僧冬離寺,群狖夜歸墳。 -- 出自宋·徐照·登祝融峰
- 見僧舍、茶煙飄濕。 -- 出自宋·葛長庚·賀新郎·是雨還堪拾
- 誰僧命達昔工部,未必詩窮今巨山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山行
- 溪僧輟寢從吾幽,共移不系漁人舟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感舊
- 老僧今已倦行腳,不用維那吃飯憑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部索印紙
- 從僧乞凈水,憑客報閑書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武功縣中作三十首
- 高僧多默坐,清夜到明看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寄白閣默然
- 勸僧嘗藥酒,教仆辨書簽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題李頻新居
- 山僧封茗寄,野客乞詩歸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寄張徯
- 見僧心暫靜,從俗事多屯。 -- 出自唐·項斯·落第后歸覲喜逢僧再陽
- 溪僧來自遠,林路出無蹤。 -- 出自唐·項斯·憶朝陽峰前居
- 野僧采藥來醫(yī)病,樵客攜觴為解顏。 -- 出自唐·伍唐·山中臥病寄盧郎中
- 非僧非俗亦非仙。 -- 出自元·譚處端·太常引 鳴鶴馀音卷之四
- 不僧不道不溫柔。 -- 出自元·丘處機·報師恩 景金本注云,五首本名瑞鷓鴣 削發(fā)
- 殘僧五六輩,飖衲裹山隸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游涇川水西寺蕳葉八宣慰劉七都事章卞二元師
- 高僧九十聲如罄,日飲清泉伴古松。 -- 出自·老舍·清水寺訪大西上人
- 老僧禪罷播青苔,引水分沙著意栽。 -- 出自·老舍·西芳寺(亦號苔寺)
- 山僧留我宿,我亦似山僧。 -- 出自宋·真山民·孤標上人留宿
- 老僧笑相語,茲事常窮求。 -- 出自宋·卞育·留題靈巖寺
- 這僧掩耳偷鈴,云山將錯就錯。 -- 出自宋·釋安永·頌古三十一首
- 衲僧悟易要迷難,無限漁翁失釣竿。 -- 出自宋·釋寶印·頌古十八首
- 山僧合掌有分,諸人如何啗啄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度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衲僧分上那有許多般,雪晴海闊千峰曉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度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者僧話墮處,直下明明舉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觀·偈頌七十六首
- 山僧要坐便坐,要起便起,終不向這里無風起浪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衲僧門下,別有要妙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衲僧家,無本據(jù)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衲僧行處,孤風凜然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老僧更不能忉怛,痛掌寧辭當面搭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見侍者乞語為入道蹊徑
- 禪僧悟道疑為佛,漁父迷途似得仙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賦桃李花
- 尋僧野寺花迷路,吹笛江門月滿船。 -- 出自明·陳憲章·六十一自壽
- 山僧相遇衣裳濕,雙劍峰頭看瀑來。 -- 出自明·吳兆·歸宗寺
- 殘僧寥落他鄉(xiāng)乞,古佛荒涼野魅鄰。 -- 出自明·吳兆·游天池寺
- 老僧不識興亡恨,只向游人說往年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姑蘇雜詠 涵空閣(在靈巖寺)
- 寺僧見客休頻出,恐有藏龍此內(nèi)驚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姑蘇雜詠 開元寺石缽
- 山僧歸帶漁舟雨,湖鳥來聞粥鼓風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姑蘇雜詠 孤園寺(在洞庭山,梁散騎常侍吳
- 高僧方宴坐,身在散花天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賦得真娘墓送蟾上人之虎丘
- 學僧持凈律,避客錄奇方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贈朱山人
- 老僧不出青山寺,只有鐘聲送客歸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山中別寧公歸西塢
- 老僧何去袈裟在,落葉斜陽滿室塵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重過南寺尋悟公不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