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在第14個字的詩句
僧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
- 穹廬架屋石崚嶒,香火西風只一僧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游清潭呂資益蟠谷絕·谷庵
- 赤城橋東見月夜,佛壟寺邊行月僧。 -- 出自唐·鮑溶·寄天臺準公
- 堪惜圣朝無傲吏,夜來風月屬間僧。 -- 出自宋·夏竦·華山
- 自笑年來車馬跡,得如橋畔白頭僧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賴婆橋詩
- 從此重陽課茶事,不攜兒女只攜僧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九日寶林塔中作
- 五畝園為終老計,半間云住在家僧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感懷
- 茅屋相看冷似冰,蒲團孤坐澹於僧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元夕
- 團薄曲幾雪鬅鬙,寒入青燈澹似僧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元夕
- 往來屑屑無家燕,去住匆匆旦過僧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陳料院
- 向來問舍漁樵侶,肯作歸田粥飯僧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陳料院
- 向來問舍漁樵侶,肯作歸堂粥飯僧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
- 瀑泉癩可能詩最,畢竟難為本色僧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贈詩僧
- 寺老尚堪支古佛,地靈不肯著凡僧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三巖
- 饑來唯擬重餐藥,歸去還應只別僧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將歸山
- 閑來杖此向何處,過水緣山只訪僧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謝韜光上人贈百齡藤杖
- 豐碑巨刻書元宰,碧海紅塵問老僧。 -- 出自清·錢謙益·碧云寺
- 北塞駢田朝眾部,西天歡熹慶神僧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七旬慶典
- 只緣我是無家客,卻被人呼面壁僧。 -- 出自·顧隨·鷓鴣天·點滴敲窗漸作聲
- 未怪康衢中有虎,每疑太極裹無僧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太極中事事皆有即無佛
- 千山落木秋來客,兩袖西風旦過僧。 -- 出自宋·諶祜·句
- 三更月下傳衣缽,驚動黃梅七百僧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觀·祖芳求僧
- 昨朝望處今宵歇,巖下云埋入定僧。 -- 出自明·吳兆·登天臺峰宿(峰離寺二十里,山之最高者)
- 幽閣焚香萬慮凝,下簾胎息過禪僧。 -- 出自唐·鄭畋·初秋寓直三首
- 勝游寶籙記吾曾,五十年來一衲僧。 -- 出自宋·胡銓·乙未元夕坐有用東坡上元韻二首
- 漫云學佛意何曾,且伴西鄰正覺僧。 -- 出自宋·胡銓·乙未元夕坐有用東坡上元韻二首
- 十年重到猶為客,半日才閑且訪僧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與侄常游東庵
- 法身已見浮來佛,宗旨曾傳化去僧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送恩禪師弟子勤歸開元寺
- 頭似禿鶖巾裹懶,最不宜蟬冕宜僧帽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賀新郎·猶記臣之少
- 楚俗不知黃面老,家家香火事湘僧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湘中口占四首
- 子瞻詞里貶眉漢,魯直詩中返哺僧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哀二僧
- 猶勝毫州前管轄,鬒毛禿盡欲歸僧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居厚弟改提舉鴻禧一首
- 康節易傳于隱者,濂溪學得自高僧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先儒
- 綠浦游船常載妓,畫廊浴鼓或隨僧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乍暑一首
- 當時謫宦向夷陵,愿得身閑便作僧。 -- 出自唐·李涉·再謫夷陵題長樂寺
- 東風送汝一杯酒,從此閉戶真同僧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春晴
- 欲向都官論一字,略無佳處似詩僧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鄭侍郎送蠟梅次韻三首
- 枉沐歌詞無用處,維摩詰是在家僧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鄭侍郎送蠟梅次韻三首
- 香氣惱人眠不著,若為學得定中僧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鄭侍郎送蠟梅次韻三首
- 政爾雪峰千百眾,澹然云水一孤僧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空公長老一出即住雪峰書來以建茗為寄長句奉
- 履穿過我柴門客,笠重歸來竹院僧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雪作
- 聞有山林最深處,清涼境界著高僧。 -- 出自宋·戴敏·約黃董二親與桂堂諸侄避暑
- 卻應歸訪溪邊寺,說向當時同社僧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敘事獻同州侍御三首
- 怪松屢見無如此,每度來觀說向僧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觀音院怪松
- 蓮花窺人類楚女,野鳥彈舌如胡僧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夏日湖亭試筆
- 自笑塵中游宦客,長輸林下坐禪僧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寄紀禪師
- 棋勢晝翻饒國手,蒲團夜坐敵禪僧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華文閣學士沈持要挽詞
- 身凡心圣古盧能,未著袈裟已是僧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覺報長老道諶寫予兄弟真求贊次七兄韻
- 明知未是龐居士,且可題為破戒僧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德回上人寫予真求贊
- 碣石半磨天寶字,禪房空老政和僧。 -- 出自宋·高翥·古寺
- 靜夜數聲清磬響,上方應有誦經僧。 -- 出自宋·高翥·僧房夜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