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在第11個字的詩句
僧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
- 侍琴童子長于竹,去禮山僧作主人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華嚴寺逢舊蒼頭
- 十年不獨行人老,入定高僧白盡頭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白鹿寺
- 偶然謝客元非病,間亦尋僧不為禪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去春
- 吾廬寂寂何須笑,君看閑僧住退寮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妄想
- 捫蘿莫怪匆匆下,恐賺林僧束炬迎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與客登壺山絕頂
- 泉聲虢虢樹蒼蒼,云有高僧占一房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余平生不至廬山六月廿八日夜夢同孫季蕃游焉
- 自從休去無心事,唯向高僧說便知。 -- 出自唐·李涉·過招隱寺
- 溪頭盡日看紅葉,卻笑高僧衣有塵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題僧壁
- 收帆依雁湓浦宿,帶雨別僧衡岳回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江上逢許逸人
- 林中夜半一聲磬,臥見高僧入道場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宿僧院
- 勞生又逐輕舠去,珍重高僧解苦空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題象耳山寺
- 上林飛雁無還表,頭白山僧話子卿。 -- 出自清·吳偉業·下相極東庵讀同年北使時詩卷
- 白衣居士深深說,青眼胡僧遠遠傳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山居詩二十四首
- 筼筜紅實好鳥語,銀髯瘦僧貌如祖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書匡山老僧庵
- 注參同契未將出,尋楖栗僧多宿來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寄天臺葉道士
- 嘴紅澗鳥啼芳草,頭白山僧自捍茶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春游靈泉寺
- 周郎懷抱好知音,常愛山僧物外心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酬張相公見寄
- 朝朝花落幾株樹,惱殺禪僧未證心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送至嚴山人歸山(一作送嚴上人)
- 云邊望字鐘聲遠,雪里尋僧腳跡新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送端上人游天臺
- 聽鐘投宿入孤煙,巖下病僧猶坐禪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宿蘭若
- 采松仙子徒銷日,吃菜山僧枉過生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寄王少府
- 閑披短褐杖山藤,頭不是僧心是僧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短褐
- 僧家未必全無事,道著訪僧心且閑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悶題
- 危根瘦盡聳孤峰,珍重江僧好筆蹤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傳經院壁畫松(一本題上有西蜀凈眾寺五字)
- 玉川縱老生涯在,時有鄰僧送米來。 -- 出自宋·呂本中·探春
- 炊煙不動無桐甑,底處求僧與二童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操葉舟凌巨浪訪道祖
- 維舟與客訪興亡,寺有殘僧說故王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虎丘
- 孔明圖壘仍登覽,野寺殘僧拾墮柴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永安宮
- 過門竟日奔馳者,應羨山僧去道邊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贈桐林老僧
- 稻田正似人無幾,賴有高僧伴我來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彥逢弟簡相山古上人二首
- 紅塵策馬殊無味,碧杖移僧自合宜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次韻和朗公見贈
- 留連歸客獲聯轡,邂逅主僧還接武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四祖山
- 橘中儻有商山樂,不必朝僧問劫灰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范才元道中雜興
- 手把茅山道人詩,亦有胡僧寫束絹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秀州相士歌
- 一點螢燈隔水青,蛩作秋僧語。 -- 出自清·吳蘭修·卜算子·綠翦一窗煙
- 可憐王化融融里,惆悵無僧似惠休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寄吳國知舊
- 秋來洗浣行衣了,還爾鄰僧舊竹關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林下留別道友
- 橫流巨石皆堪住,何事無僧有石房。 -- 出自唐·薛能·山下偶作
- 世人并道離別苦,誰信山僧輕別離。 -- 出自宋·陳羽·題清鏡寺留別
- 無家度日多為客,欲共山僧何處期。 -- 出自宋·陳羽·南山別僧
- 我心非動我非靜,白足禪僧無妄猜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游山寺
- 檐前朝暮雨添花,八十真僧飯一麻。 -- 出自唐·秦系·題僧明惠房
- 蚤知西竺能持法,應笑南僧不會經。 -- 出自宋·王益·和梅公儀留題重光寺羅漢院贈憲上人
- 錦袍已跨鯨魚去,惟有山僧自往還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五松山
- 而今野曠無人筑,唯見林僧對掩扉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寄題雙巖寺
- 愿乘醉筆留幾行,為寫高僧白云什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題可久上人房素屏
- 里稱勝母吾常避,珍重山僧自煮湯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賦羅漢果
- 殷勤底事登臨去,不為山僧苦見招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和元晦馬跡橋
- 不妨婢子辦黃細,更貸鄰僧供白粲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朱必先與師是唱酬韻
- 群峰聳峭猶無畏,為語山僧不用留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雨中游法王寺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