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在第9個字的詩句
作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輪囷濩落非笛材,剖作袖琴徽軫足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歐陽晦夫惠琴枕
- 龐公?此詩為沈遼作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?此詩為黃庭堅作?
- 卜筑嵩山陽,何?一作行?當(dāng)従結(jié)好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寄天選長官?此詩為釋道潛作?
- 栘中老監(jiān)本虛名,懶作燕山萬里行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許沖元韻送成都高士敦鈐轄
- 飛霙要欲先桃李,散作千林火迫春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趙德麟雪中惜梅且餉柑酒三首
- 杜門謝客恐生謗,且作人間鵬鹖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東園?此詩當(dāng)為黃庭堅作?
- 舊聞父老晉郎官,已作飛騰變化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喬仝寄賀君六首
- 君不見東海孝婦死作三年乾,不如廣漢龐姑去卻還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五禽言五首
- 應(yīng)慚落地梅花識,卻作漫天柳絮飛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癸丑春分后雪
- 粗才杜牧真堪笑,喚作軍中十萬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竹塢
- 稚杉戢戢三千本,且作凌云合抱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
- 黃繒練成素,黝面颒作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宥老楮
- 東望峨眉小,盧山翠作堆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出城送客,不及,步至溪上,二首
- 偶留一吷千山上,散作人間萬竅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子由在筠作東軒記或戲之為東軒長老其婿曹煥
- 病為兀兀安身物,酒作蓬蓬入腦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病后醉中
- 丹成逐我三山去,不作巫陽云雨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朝云
- 已驚老健蘇梅在,更作風(fēng)流王謝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村醪二尊獻張平陽
- 家山忘了腳騰騰,試作巴談卻解譍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天圣二僧皆蜀人,不見,留二絕
- 虎移泉眼趁行腳,龍作浪花供撫掌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虎跑泉
- 故知此老如此泉,莫作人間去來想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虎跑泉
- 醉呼妙舞留連夜,閑作清詩斷送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答邦直子由四首
- (黃魯直〔為庖民〕作哀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張庖民挽詞
- 年來轉(zhuǎn)覺此生浮,又作三吳浪漫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
- 萬牛不來難自獻,裁作團團手中扇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張耒高麗松扇
- 羨君飄蕩一虛舟,來作錢塘十日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
- 金沙泉涌雪濤香,灑作醍醐大地涼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虎跑泉
- 荔子已丹吾發(fā)白,猶作江南未歸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寄蔡子華
- 且同月下三人影,莫作天涯萬里心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惠循二守相會
- 平生逐兒戲,處處余作具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神釋
- 忽驚午盞兔毛斑,打作春甕鵝兒酒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南屏謙師
- 山城欲閉聞鼓鼙,忽作的廬躍檀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秧馬
- 使君莫忘霅溪女,時作陽關(guān)腸斷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陽關(guān)詞三首 答李公擇
- 故應(yīng)竊比山中相,時作新詩寄白云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占山亭二首
- 荔枝已成吾發(fā)白,猶作江南未歸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殘句荔枝已成吾發(fā)白
- 人間真一東坡老,與作青州從事名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真一酒
- 何當(dāng)挈取征西去,畫作圍床六曲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人假山
- 自従四方冠蓋鬧,歸作二浙湖山主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寄劉孝叔
- 天公用意真難會,又作春風(fēng)爛漫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雪夜獨宿柏仙庵
- 従渠一念三千齡,下作人間尹與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芙蓉城(并敘)
- 西蜀道士楊世昌,善作蜜酒,絕醇釅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蜜酒歌(并敘)
- 其后數(shù)往見之,往必作詩,詩必以前韻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岐亭五首(并敘)
- 只愁戲瓦閑童子,卻作泠泠一水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臂痛謁告作三絕句示四君子
- 山城欲閉聞鼓鼙,忽作的盧躍檀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秧馬歌(并引)
- 人間真一東坡老,與作青州従事名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真一酒(并引)
- 羅浮道士鄧守安始作浮橋,以四十舟為二十舫,鐵銷石矴,隨水漲落,榜曰東新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兩橋詩(并引)
- 紹圣元年十一月,戲作《朝云詩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悼朝云詩(并引)
- 其繩則直,縮版以載,作廟翼翼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綿
- 素練風(fēng)霜起,蒼鷹畫作殊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畫鷹
- 孟冬十郡良家子,血作陳陶澤中水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悲陳陶
- 家事丹砂訣,無成涕作霖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風(fēng)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,奉呈湖南親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