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在第6個字的詩句
佛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玄妙久聞談佛母,感通今日見神明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賀雨上王使君二首
- 人生一百年,佛說十二部。 -- 出自唐·寒山·詩三百三首
- 僧墟回水寺,佛隴啟山扉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送德守二叔侄上人還國清寺覲師
- 真珠入席袋,佛性止蓬茅。 -- 出自唐·拾得·詩
- 己靈猶不重,佛視為何人? -- 出自唐·文偃·金屑眼中翳
- 聞法靈山真佛子,馳名南國本詩流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威道人歸鄉
- 讀遍龍宮七佛書,一塵無念得衣珠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贈文照大師
- 亂木共蒼翠,佛宮蔭檀欒。 -- 出自宋·葉夢得·石井
- 孤獨園中瞻佛眼,凝祥池上捧天衣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所寓開利寺小池有四色蓮花青黃白紅紅者千葉
- 非霧非煙,仿佛登臺見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蝶戀花·緹室群陰清曉散
- 圣恩空舊想,佛相又新圓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宮人為尼
- 如何勝絕境,佛屋多所安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五祖山
- 烏桓部族號佛郎,實生天馬龍文章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佛郎國進天馬歌
- 絳絲玲瓏香佛手,手中有扇望河潮。 -- 出自明·明無名氏·桃話冷落
- 香象渡河來佛子,白狼槃木拜夷王。 -- 出自明·楊慎·滇海曲(八首)
- 誓度眾生成佛果,為現歌臺說法身。 -- 出自近代·弘一·為滬學會撰文野婚姻新戲冊既竟系之以詩
- 拆度眾生成佛果,為現歌臺說法身。 -- 出自近代·弘一·茶花女遺事演后感賦
- 皇心滿塵界,佛跡現虛空。 -- 出自唐·趙彥昭·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
- 故園樓臺千佛寺,新城歌舞萬人家。 -- 出自宋·程師孟·句
- 龍象幾年成佛界,猨猱深夜雜僧居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寄題殊公禪老黃云閣二首
- 因徐指叢林,佛宇頗嚴凈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攜印謁新守宿至德上方翌日馬上追書十四韻
- 垢染了無依佛界,品流逾重被臺光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會壓沙寺觀梨花
- 再見結所好,佛外喜縑緗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藥王圓師
- 區區泥其粗,佛者寧汝即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長蘆寺二首
- 重來舒望眼,佛剎非故處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長蘆寺二首
- 遠岸煙深,仿佛菱歌舉。 -- 出自宋·方千里·蘇幕遮·扇留風
- 佛壽倘能讀,佛像諒可補。 -- 出自宋·呂希純·高峰庵
- 誰知千載後,佛宮枕溪濆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游超化寺
- 行當洗過惡,佛祖重皈命。 -- 出自宋·惠洪·次韻天錫提舉
- 智慧有燈千佛共,菩提葉巧一孤燈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廣中菩提樹取其葉用水浸之葉肉盡潰而脈理獨
- 古屋數十櫞,佛事走村社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宿毗沙院諸友相送
- 黃卷青燈寄佛場,孤高如在遠林芳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次韻穎仲蘭室這什
- 隔水樓臺聳佛宮,緣云捫石得搘筇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得仙亭
- 作庵居釋子,佛事勤朝昏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謝李舍人題額
- 客詠閟余響,佛薰留散香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同王公佩和老杜韻
- 汲火炷香供佛后,蒲團燕坐得安禪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梁潔夫幽居林宇靚深畫幽邃不類貴第宛然山林
- 義方能教子,佛理已詮身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陳太夫人挽章二首
- 續法未能窺佛祖,賡歌聊得繼歐梅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和唐壽隆上元五首
- 尚愧先生游佛海,兩忘軒冕與山林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和賈閣老三首
- 未暇拈香參佛祖,且須襆被扣祥關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過疏山題一覽亭梁溪公所書也二首
- 西山隔雉樓,佛髻三兩現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題單令雙清閣
- 雪里頓超千佛地,風來應上西禪天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和玉泉達老餉筍
- 秘藏未能窺佛界,劇談聊足張吾軍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謝彥修攜具見過
- 將身出家參佛祖,此病中作膏肓養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示高臺足庵紹印
- 買帖會禪床,佛法將何恃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陶讀山海經十三首韻送機簡堂自景星巖再住
- 葛巾藜杖,仿佛如生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陶停云
- 眾妙香中出佛身,小兒造化不能嗔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扇子詩
- 翠竹疏梅成佛地,未嫌凍立此山中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雪
- 好是金顏無佛處,卻來鐵面坐禪床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別金顏老
- 地避爛銀窺佛界,班連萬玉想天威。 -- 出自宋·曾協·天叔武示和人雪詩次韻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