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在第3個字的詩句
佛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況于佛祖可呵罵,豈無魔外宜攻討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用元韻答清老
- 荒涼佛屋存遺像,窈窕仙巖有別區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和程丞游清水巖黃龍山韻·清水巖
- 繡成佛國銀為地,畫出王城雪覆橋。 -- 出自唐·李洞·題尼大德院
- 寄諸佛子,共結來緣。 -- 出自唐·長屋·繡袈裟衣緣
- 一卷佛經心諳誦,七篇真誥手親書。 -- 出自宋·李昉·昉著灸數朝廢吟累日繼披佳會莫菲睚聲亦貢七
- 我之佛法是無為,何故今朝得有為。 -- 出自唐·利涉·譏韋玎吟以韋字為韻
- 仙源佛窟有天臺,今古嘉名遍九垓。 -- 出自唐·吳越僧·武肅王有旨,石橋設齋會,進一詩,共六首
- 東進佛經弘釋教。 -- 出自元·王處一·蘇幕遮 示李梁張三人
- 這仙佛、路徑明分。 -- 出自元·王丹桂·行香子 示從,復用前韻
- 論做佛機緘,只憑慧力。 -- 出自元·李道純·滿江紅 贈密庵述三教
- 仙儒佛,派殊而理一,到底同途。 -- 出自元·王*·沁園春 三教一理
- 聞道佛貍曾駐馬,豈因佳味有黃柑? -- 出自清·談遷·渡江
- 敢言佛說盡荒唐,勞我阇黎日夜忙。 -- 出自明·張岱·瑪瑙寺長鳴鐘
- 千輪佛火照層城,九陌香車擊迅霆。 -- 出自宋·劉筠·燈夕寄獻內翰虢略公
- 浩蕩佛界寬,凌兢客心折。 -- 出自宋·宋庠·登大明寺塔
- 梵樓佛火千輪出,漢畤神光百道來。 -- 出自宋·宋庠·和晏尚書宣德門侍宴觀燈
- 青螺佛髻高,群玉仙都敞。 -- 出自宋·余靖·游韶石
- 峨峨佛屋瘦四海,志士嘆息傷容顏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和百塔寺四首·芳亭
- 林中佛寺君王家,湖上仙宮太子瑩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紀山寺觀梁宣明二帝陵
- 月乘佛界生清影,風入僧垣作好音。 -- 出自宋·潘大臨·次韻黃澤簡亭
- 交錯佛衣巾,紅綠錯裙袂。 -- 出自宋·王铚·游東陽涵碧亭劉夢得所賦詩也明日過中興寺游
- 鐫崖佛像古,憑虛樓殿工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游下巖寺先是劉寶學約於此相聚既而先進舟遂
- 本無佛法可商量,亦不坐在鬼窟里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璨·偈頌十二首
- 休言佛法無人會,且說蠅冬又倍收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璨·偈頌十二首
- 自有佛法以至于今,少曾見有個樣,不睹是底和尚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璨·臨濟贊
- 莫疑佛宇清芬烈,檐蔔曼殊共借香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尋桂南山至崇壽院因往靈三首
- 曉炷佛香聊作觀,晚投社飽亦稱儂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有懷參政范公因書桂隱近事奉寄二首
- 仙廬佛剎互入望,漁篷游舫遙相銜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同魏茂先潘茂洪泛湖終日
- 香於佛見笑,大似野薔薇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香玉花
- 解傳佛祖從前意,便是羲皇向上人。 -- 出自宋·葉茵·北窗
- 惟知佛照子,曾管雁山云。 -- 出自宋·趙師秀·無言師還道院求詩
- 室靜佛為證,山深石作鄰。 -- 出自宋·劉黻·賦頑石從寄中上人
- 皆是佛威神,即事舍塵勞。 -- 出自宋·蔡卞·楞嚴經偈
- 起坐佛燈前,閑抽易書讀。 -- 出自明·方孝孺·宿夾江寺
- 江南佛法多衰謝,主張名教一夔足。 -- 出自宋·陳天麟·贈水西寺舉老
- 倘無佛力三千行,奈此丘蛇井鼠何。 -- 出自宋·陳巖·永安塔
- 雨霽佛屋明,苔逕深曲折。 -- 出自·陳俞·瑪瑙寶勝寺
- 地連佛寺樓臺古,泉落山田稻蟹肥。 -- 出自宋·丁寶臣·題慧山翠麓亭
- 急就佛宮嫌北面,載開儒館墮西偏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制置侍郎閣學臺座俯從鄉論營求勝地改建貢闈
- 高者佛寺平者川,關仝范寬焉得比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受益再題荊浩山水圖當是洪谷子自寫所居
- 乾坤佛法元來盛,湖海詩僧到處雄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走筆送吳僧慶間游明越
- 丹崖佛跡直末耳,天鞏名山世基仗。 -- 出自宋·傅烈·浮碇岡
- 一盞佛燈猶未滅,霽天云淡月華光。 -- 出自宋·古汴高士·潯陽古寺
- 安得佛之力,與世開群喑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次韻莆大受琴中趣二首
- 阿難佛寵弟,亦遭淫女難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讀楞嚴經
- 而況佛之徒,辭家童其顛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贈明師
- 而況佛之覺,靈明亙十方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類試院考校九月十日塔之八級中現寶光楊齊伯
- 香爐佛跡不在外,仙掌蛾眉此其足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同魯山韓丞觀女靈廟前險石
- 有崇佛子于今見,王氏多佳自古寄。 -- 出自宋·金履祥·景定甲子夏五三日王希夷兄有弄璋之慶是時希
- 長疑佛界中,天女來行樂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和育王十二題·重臺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