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在第13個字的詩句
佛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了知二法空無相,泥塑金裝為佛像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證道歌·證道歌
- 了了見,無一物,唯有天真一如佛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證道歌·證道歌
- 僧俗一同輪苦趣,辜負牟尼古佛心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偈頌三十首
- 南山北嶺如父母,張三李四皆佛祖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偈頌五首
- 一切莫能入,達此妙縱橫,三世佛佛佛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三昧諸頌
- 屠兒一念無諸業,龍女逡巡作佛身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十二時歌
- 當初若論收奸細,莫把瞿曇做佛看。 -- 出自宋·釋云賁·頌古二十七首
- 百草頭邊老僧句,千華臺上古佛禪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微塵破處大經出,冷口開時諸佛吞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苾蒭草馥僧祇后,玳瑁盂傳古佛先。 -- 出自宋·釋重顯·三寶贊其三·僧寶
- 若作世諦,流布平地,吃交更在佛法,商量眉須隨落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杲·偈頌一百六十首
- 擬心求凈即染污,況復比倫諸佛土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杲·魏侍郎凈心閣
- 唯此大士眼能觀,瞑目諦觀為佛事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杲·入定觀音贊
- 住無變易真實處,而常順行諸佛法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杲·向侍郎無熱軒
- 咦,好個自是漢,高談無畔岸,成佛作祖且緩緩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杲·趙通判請贊
- 斷除須發著僧衣,精進當遵古佛儀。 -- 出自宋·釋祖珍·偈三十五首
- 南無總持功德藏,三世十方諸佛印。 -- 出自宋·釋遵式·大悲觀音栴檀像
- 但于肉髻寶缾中,盛眾光明現佛事。 -- 出自宋·釋遵式·十六觀經頌·勢至觀第十一
- 山深有客傳詩藁,庵小無僧上佛燈。 -- 出自宋·舒岳祥·次韻酬正仲
- 幾甌粥借鄰僧飯,一瓣香尋祖佛風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辟方丈地供香火
- 白沙太守性多能,儒業箕裘祖佛燈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伯氏自儀真招寶覺師住持以詩促行
- 欲迎瑞相還龕去,香火靈山古佛前。 -- 出自宋·謝伋·同季父游東掖能仁寺
- 孤臣淚結冰稜稜,兩宮祝發傳佛燈。 -- 出自宋·嚴日益·題汪水云詩卷
- 不向根基上乘尋,個個急后抱佛腳。 -- 出自宋·元在庵主·石堂歌
- 向來馬氏殫殫力,要擬龍宮作佛家。 -- 出自宋·張湖山·寧壽寺
- 峨峨日觀出云層,西麓靈庵寄佛乘。 -- 出自明·張掞·送議公詳公詠
- 石苔滑汰屋連斜,第二泉邊古佛家。 -- 出自宋·張蘊·惠山
- 須知道路先騰說,又見清涼古佛來。 -- 出自宋·鄭俠·仲常龍圖自廣中移帥閩
- 自憐蠹簡為儒誤,也逐鳴笳到佛祠。 -- 出自宋·周南·隨太守送神歸而有感
- 西來孰謂南無佛,今見南樓一佛生。 -- 出自宋·周應合·慶南樓居士
- 曉來忽見盤門塔,疑是西湖大佛頭。 -- 出自宋·朱南杰·舟行過平江
- 峰頭石塔表功臣,五百年前是佛身。 -- 出自元·張昱·臨安訪古·功臣塔
- 何人尚覓安心法,此處真堪選佛場。 -- 出自元·周砥·縱筆一首
- 張騫往往游西域,未許胡僧進佛牙。 -- 出自明·楚石梵琦·獨石站西望
- 或齊合掌向虛空,或舉高聲稱佛號。 -- 出自明·等慈潤公·長干寶塔放光偈
- 千巖萬壑玉層層,夜半山腰見佛燈。 -- 出自明·豐坊·雪夜過西湖南屏山
- 山川樓觀總丘墟,雙徑還成化佛居。 -- 出自明·九皋聲公·次韻寄徑山以中和尚
- 西風鴻雁惜離群,露下天高仿佛聞。 -- 出自明·駱文盛·旋中聞雁
- 不知何處吹花片,忽有余香到佛幢。 -- 出自明·茅維·春晝戲詠
- 五龍蟠結朝真閣,七寶莊嚴禮佛臺。 -- 出自·謀[B16J]·舊官詞
- 云中梵唄和仙樂,天上香盂送佛齋。 -- 出自明·蒲庵禪師·題鐘山新寺后三日欽蒙圣制和章感遇之余謹再
- 夜龕明月千僧定,春殿香云七佛來。 -- 出自明·蒲庵禪師·題鐘山新寺(三首)
- 風回靜品露含姿,捧出金珰供佛時。 -- 出自明·秦鎬·崇藩邸中蓮花盛開感而有作二首
- 從來月蝕最愁予,繡佛龕前誦佛書。 -- 出自明·沙宛在·閨情絕句(五首)
- 江邊草沒古皇跡,塔前云散千佛光。 -- 出自明·王廷相·曲江池醉歌贈長安諸公
- 道人結屋云深處,自搗茶油供佛燈。 -- 出自明·吳擴·贈水簾周道人
- 胸中一事憑誰論,將此身心報佛恩。 -- 出自明·西吾衡上·山居雜詩(三首)
- 彼無惡道絕聞名,群籟都為念佛聲。 -- 出自明·香嚴和尚·凈土詩
- 閑來煙篆留松月,定起蒲團映佛燈。 -- 出自明·殷邁·抱病屏跡人事頗廢鄉人有以簡禮見責者聊以解
- 剎竿倒處見翁仲,鬼火移時替佛燈。 -- 出自明·圓印持·廢褒能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