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在第13個字的詩句
佛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五禽習戲探仙術,萬法觀空證佛緣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和待制龐學士寄獻宮師相公之作
- 山花暗落談經地,水鳥時聞念佛聲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題景陵乾明院湖亭
- 塵容此際支離極,慚見唐家千佛經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聞新榜恩除異等輒成自詠
- 山頭方丈渾無事,掃地焚香看佛經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寄陳州朱教授三首
- 諸公自致青云上,病客長齋繡佛前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題小室
- 應憐雪里昭君怨,洗盡鉛華試佛妝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蠟梅二首
- 不程欲選披襟處,滿眼赭桐兼佛桑。 -- 出自宋·丁謂·途中盛暑
- 靈川他日香云里,莫道凡夫見佛遲。 -- 出自宋·丁謂·桂林資圣寺
- 荼蘼略有一日雅,蘚石未乾千佛題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別群玉同舍
- 同年前有三人杰,渾化今聯行佛經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題登云約
- 天行底事無差擇,偏入長齋禮佛家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永豐疫癘事佛人多死
- 見身無實是佛見,了心如幻是佛子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度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,三世諸佛立地聽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孤明歷歷曲彎彎,色與蘆花彷佛間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月浦
- 賢愚善惡未嘗休,是個眾生信佛求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御風栩栩臞仙骨,立雪亭亭苦佛身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梅三首
- 玉文山后靈巖寺,四百年來選佛場。 -- 出自宋·張俞·游靈巖
- 曾窺漢簡和戎策,尚憶津梁禮佛裘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寄富季申
- 丹砂不逐飛仙去,白疊甘從佞佛歸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聞圓機游山政為梵供復用前韻作
- 春風伴我到僧家,嘆息無名供佛花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高二承宣以長句餉新茶輒次韻為謝
- 自言不看傳燈了,只讀楞嚴見佛心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臨溪寺二首
- 而今柑子圓如彈,不見澆花供佛人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跋小寺舊題
- 壁間古畫多賢像,案上塵編半佛書。 -- 出自宋·徐璣·訪湖友
- 秋聲繞殿隨齋磬,夜影侵廊對佛燈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觀音院怪松
- 雙星回施癡兒等,客我長齋繡佛前。 -- 出自宋·高翥·七夕
- 能當濁世為清世,始見君心是佛心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壽春節進大蜀皇帝五首
- 知君高隱占賢星,卷葉時時注佛經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酬秦山人贈別二首
- 但知鬼目為芝草,誰信羚羊破佛牙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有感
- 色香塵裹回光照,只這凡心是佛心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為章道祖頗及葛藤·錦薰闔
- 小留甘露莫開船,我欲題詩寄佛軒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重游甘露寺
- 飽諳世事轉疏慵,投老猶能向佛宮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次韻元發弟秋日德余庵書事二首
- 凈因曾識楷山東,擔板因緣古佛風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
- 三山到日已秋深,且看山門騎佛殿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祥符陵老許作先馳歸閩因成伽陀贈別紹興甲戌
- 虎丘山上塔層層,靜夜分明見佛燈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蘇臺竹枝詞 一十首
- 避人低語卜金錢,侵曉焚香拜佛前。 -- 出自明·王叔承·竹枝詞十二首
- 還應笑我降心外,惹得詩魔助佛魔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寄鄭谷郎中
- 游山曾把探龍穴,出世期將指佛心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梓栗杖送人
- 佯狂未必輕儒業,高尚何妨誦佛書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過陸鴻漸舊居
- 老僧相對竟無言,山鳥卻呼諸佛字。 -- 出自唐·劉言史·桂江中題香頂臺
- 論文處度過裴迪,覓句介然真佛光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贈醉吟先生許體之
- 遠山蒼茫近山紫,四面鐘魚談佛事,人間那得山為城,玉京聯綿互相似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和表之清陰亭作
- 山根出泉瀉鳴玉,上有蒼崖擎佛屋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虞仲通判以溪聲名軒約同賦
- 曲中時轉三妙語,一一聲音談佛祖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虞仲通判以溪聲名軒約同賦
- 晴窗汲水養菖蒲,誰識前身是佛圖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次韻瑀老空間
- 蛇行曲折度平岡,亂竹疏松蔭佛場,乞得曲肱方席地,秋風送我上羲皇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石盎寺竹軒
- 寄書只說游山好,臨老都緣學佛癯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和蔡伯世韻二首
- 梅云最先得春意,桃花亂攙作佛事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策師南游過三峽見予求施以詩會余憂悲苦惱無
- 王子義天不思議,剪除須發作佛事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施磨衲與惠因長老
- 團蒲徒倚誰呼覺,夢里分明被佛呵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扇子詩
- 清涼谷里苾蒭僧,猛火叢中續佛燈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扇子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