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在第1個字的詩句
佛在第一個字的詩句
- 佛祖位中留不住,夜來依舊宿蘆花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禪句二首
- 佛事一盂飯,橫眠不學禪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題默軒和遵老
- 佛屋前頭野草春,貴妃輕骨此為塵。 -- 出自唐·羅隱·馬嵬坡
- 佛法見在前,我亦從此逝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和遲田舍雜詩九首
- 佛身三世歸依地,鄰寺百僧清凈因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生日
- 佛宇爭推一山甲,僧廚坐待十方供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游廬山山陽七詠 歸宗寺
- 佛告波斯匿,汝有不白存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白須
- 佛宇爭雄一山甲,僧廚坐待十方供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歸宗寺
- 佛法西來到此間,遍滿曾如屈伸手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送楊杰主客奉詔同高麗僧游錢塘
- 佛知其愚難教語,寶塔令父左手舉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那吒
- 佛如優曇難值遇,見者聞道出生死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那吒
- 佛滅到今千萬祀,只在江湖挽船處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那吒
- 佛曙驅飛傳,初晴帶曉涼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至陳倉曉晴望京邑
- 佛財驅飛傳,初晴帶曉涼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至陳倉曉晴望京雖
- 佛子出延客,投鞭步長廊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宿法惠寺
- 佛殿尚存今智積,姓宮曾館古西館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題平江府靈巖寺
- 佛與眾生共一家,一毫頭上現河沙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呈萬菴十章·金丹
- 佛說我身周法界,恐君莫是爍迦羅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贈相士岳鬼眼
- 佛影胡人記。 -- 出自南北·庾信·奉和法筵應詔詩
- 佛國三秋別,云臺五色連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三首
- 佛川此去何時回,應真莫便游天臺。 -- 出自唐·權德輿·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
- 佛窟繞杉嵐,仙壇半榛莽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游天臺山
- 佛地葬羅衣,孤魂此是歸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題真娘墓
- 佛地花分界,僧房竹引泉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題杭州靈隱寺
- 佛在靈山證果,六年后、雪嶺修持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庭芳·道釋儒門
- 佛衣儒談世已罕,節行又與其徒異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省符上人
- 佛宮橫晚霽,窈窕間一水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同文潛送況之諫議十四丈守潞過成季作
- 佛談非想色界色,天造玉皇香案香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牡丹次韻
- 佛居勝義空谷中,吼法怖魔如此耳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觀弄獅子
- 佛性非同異,千燈共一光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性地頌
- 佛即心兮心即佛,心佛從來皆妄物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即心是佛頌
- 佛珠還與我珠同,我性即歸佛性海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采珠歌
- 佛何為者占崔嵬,引得騷朋蹈險來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趙孟益游西山寺
- 佛法付國王,平等無頗偏。 -- 出自唐·顧況·歸陽蕭寺有丁行者能修無生忍擔水施僧況歸命
- 佛輪千幅細,公帶萬釘圓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詠棠棣
- 佛天甘露流珍遠,帝輦仙漿待汲遲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答天臺梵才吉公寄茶并長句
- 佛國天花兩送春,歲陰何意重相親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呈成上人
- 佛螺雙髻矗層嵐,云穴呀空蘚暈銜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賦成中丞臨川侍郎西園雜題十首·雙假山
- 佛螺近作臨窗岫,仙馭遙添拂衽風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鄰亭真
- 佛祖豈欺我,乾坤終有憑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十一月七日五首
- 佛宮原廟廣孝敬,嚴致守衛勤烝嘗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和陳器之詩四首·朝應天:應天寺有五圣御容
- 佛香留夜火,蔬飯候晨鐘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冬日即事
- 佛龕日近得香火,僧飯時容供粗糲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淮陰太寧山主崇岳逮與予諸公游今年七十余耳
- 佛臺磨青瑤,紺滑不留水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上皇龕
- 佛案青黃園果細,齋廚汲洗野蔬頻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宿馬莊寺
- 佛寺通南徑,僧堂倚北坡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晨自竹徑至龍興寺崇隱上人院
- 佛廟千巖里,人家一島中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泛五云溪
- 佛身瞻紺發,寶地踐黃金。 -- 出自唐·綦毋潛·登天竺寺
- 佛剎接重城,紅樓切太清。 -- 出自唐·李益·紅樓下聯句
- 佛子歸真定何處,空令苦淚漲黃泉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陳叔易學士母阮氏挽詞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