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在第10個字的詩句
今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一別嬋娟便隔秋,寒光今夕為誰流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當(dāng)可觀月有歸來清絕不成眠之句因廣其意作五
- 我欲期師不須出,世途今險甚東溟。 -- 出自宋·過守約·寶積寺
- 曾聞神定逾三日,疑是今生再世人。 -- 出自宋·何昌弼·壽公禪老游冥
- 野老扶攜相告語,兒童今始識鋤犁。 -- 出自宋·洪興祖·拂云亭
- 一自城南別,無書直到今。 -- 出自宋·侯畐·寄友伯杲
- 貧家無日非寒食,未必今朝始禁煙。 -- 出自宋·侯畐·寒食
- 一枝昔已擅風(fēng)采,五方今正傳氤氳。 -- 出自宋·胡榘·次忠定史越王丹桂韻
- 世數(shù)有遷革,田園無古今。 -- 出自宋·胡南·春日田園雜興
- 料得山林暗相賀,蒼崖今日有新詩。 -- 出自宋·黃葊·寶方山二首
- 不辭小現(xiàn)維摩詰,只恐今無問病人。 -- 出自宋·黃大受·病起
- 疾行迷后長,思昔更傷今。 -- 出自宋·黃榦·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詩
- 連云山下鳳凰兒,何幸今朝見白眉。 -- 出自宋·黃誥·賀吳樵登第
- 開編自覺饞涎流,詎謂今朝得親啜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白酒歌為巖翁賦
- 到日定知新渥重,主寮今是黑頭公。 -- 出自宋·黃垍·送鈐轄館使王公
- 山谷松風(fēng)賦響湯,茗甌今帶六經(jīng)香。 -- 出自宋·黃敏求·次鄭亦山茶韻
- 大抵功名無早晚,平津今見起淄川。 -- 出自宋·黃少師女·送人赴舉
- 兒童舊讀從溫故,一笑今朝到式微。 -- 出自宋·黃文雷·絕句
- 朝看暮看山更好,古人今人空自老。 -- 出自宋·黃孝先·留題清渭樓
- 秋來留得唐時月,捉月今誰是謫仙。 -- 出自宋·黃虛舟·峨眉亭
- 錦袍昔是詩成得,別墅今非棋賭來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次韻再答少蘊知府甥和四兄長句并見寄二首
- 千載風(fēng)流賀秘書,也知今有此人無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和虞道二十三弟
- 不知汝定成行不,寒食今無數(shù)日間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戲留次褒三十三弟
- 客意自南北,山光無古今。 -- 出自宋·賈青·黯淡院
- 十年江上無人問,兩手今朝一度叉。 -- 出自宋·江上漁父·句
- 南嶠昔雖多勝概,西湖今獨擅佳名。 -- 出自宋·江文叔·桂林
- 祖葉彫零四百年,法燈今見拱師傅。 -- 出自宋·金君卿·贈南華拱禪師
- 神徂圣伏人何在,古往今來跡易枯。 -- 出自宋·金履祥·奉和魯齋先生涵古齋詩二首
- 從來古語貧為累,豈謂今時富亦難。 -- 出自宋·金履祥·代簡汪明卿
- 客中連日雨和風(fēng),晴色今朝杳靄中。 -- 出自宋·金履祥·東津招二族兄同游高峰
- 三秋正此憂焦窘,萬室今咸共喜康。 -- 出自宋·卷剛中·和符倅上范相喜雨
- 舊論當(dāng)時存喘息,微婆今日塞天淵。 -- 出自宋·康文虎·挽東萊二首
- 平生心事知誰與,悵望今人論太高,便谷卑心隨故步,豈期中路喪連鰲。 -- 出自宋·康文虎·挽東萊二首
- 相望群玉府,清風(fēng)猶至今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(quán)·送岑婿歸許昌
- 平生所得在黃卷,昔賢今圣獨見容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(quán)·望靈石
- 枯木堂中無孔笛,侍郎今日是知音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(quán)·送密老
- 本為仁皇賁潛府,豈知今日鎮(zhèn)留都。 -- 出自宋·李燾·升元寺
- 碧眼胡人香一炷,分來今欲對師燃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和劉君俞游華嚴(yán)寺謁文禪師
- 太守身作勸農(nóng)官,子粒今朝多貸汝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夔州旱
- 家聲昔冠秦中望,婦學(xué)今傳潁上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王夫人挽詞
- 郁郁佳城潁水涯,素旌今見出重扉,不逢玉鼎仙丹轉(zhuǎn),忍見春風(fēng)畫翣歸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王夫人挽詞
- 卻愁詰朝只明日,便數(shù)今宵為去年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和李獻(xiàn)甫守歲
- 風(fēng)光須是閒時見,身世今欣已兩忘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三月二十八日園中作
- 刊刻欲傳千萬齡,毀滅今與糞壤并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唐秘書省書目石刻
- 白晝曾聞驚市虎,殘灰今見禍池魚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乙卯七月十六日忽報罷任
- 封植不知何歲月,凋零今困幾風(fēng)霜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詠槐
- 志學(xué)長年患小成,五言今喜繼家聲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答李晝宣德示詩卷
- 尚余杰閣驚我句,更結(jié)今秋未了緣。 -- 出自宋·李庚·同丁致遠(yuǎn)司戶游東掖山二首
- 使君即時還趙璧,夢魂今尚憶鈞天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謝蔡十八丈相示詩卷
- 休道南人暖過冬,苦寒今與北方同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閩中歲春
- 齊吹古來偏有濫,葉龍今更不宜真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送陳司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