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在第10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今在第一十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- 萬里飄零十二秋,不堪今倚夕陽樓。 -- 出自唐·殷堯藩·九日
- 六朝空據(jù)長(zhǎng)江險(xiǎn),一統(tǒng)今歸圣代尊。 -- 出自唐·殷堯藩·金陵上李公垂侍郎
- 江淹若是真多恨,古往今來奈爾何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感事
- 千里梁陳一眺分,古愁今恨枉相聞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和晏尚書出城口占四首
- 蘋藻鳧魚無舊恨,主人今是柳吳興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春日溪上示南正四首
- 投沙乃聞古,懷春方在今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懷三封墅
- 割肉炰羔非我事,此身今悟一浮漚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絕葷
- 李廣不生高祖世,豈得今封萬戶侯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擬東武曲二首
- 枚馬老能持從筆,夔龍今已避鴻鈞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祗答天平相國(guó)龐公追記舊游見寄
- 幕中仍是紅蓮客,門下今為玉筍生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劉立德同年赴淝州幕
- 漸次南征知有為,化成今在故巖隈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送靜照大師歸馀杭
- 幄中舊借留侯筯,麾下今分鄧禹軍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祗答相國(guó)龐公將至并部馬上垂寄
- 勞師且置彌天論,鑿齒今才敵半人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呈成上人
- 一丈輕綃千里思,為君今日拂流塵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中屏燕侍郎煙嵐曉景
- 俗耳不好古,古人已非今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秋懷十首
- 誰謂回頭隔存沒,斷腸今作獨(dú)歸人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悼亡九首
- 想爾扁舟野岸橫,久陰今旦喜晴明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久陰忽晴作詩(shī)寄秬秸時(shí)二子沿干在陽翟鎮(zhèn)
- 江鄉(xiāng)密雪常在春,異哉今臘已再白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雪中狂言五首
- 我知小鼠群偷地,二盜今居洛之涘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八盜
- 新月窺簾風(fēng)動(dòng)竹,宣城今夜又聞蛩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聞蛩二首
- 齊安江上漁樵市,誰料今年身到此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壬午正月望夜赴臨汝宿襄城古驛縣有古寺家人
- 奏篇定有凌云賦,招隱今無扣角歌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試院即事呈諸公
- 白首分冬聊自勸,江城今夜一陽生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分冬
- 平生對(duì)雪須千首,何事今春無片詞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正月三日大雪雪晴有感
- 城北橋邊長(zhǎng)送別,扁丹今自作行人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初離陳寄孫戶曹兄弟
- 眷我耿介懷,俯仰愧古今。 -- 出自魏晉·陸機(jī)·猛虎行
- 魯連所以蹈滄海,古往今來稱達(dá)人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雜曲歌辭·行路難
- 早晚薦雄文似者,故人今已賦長(zhǎng)楊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寄司勛盧員外
- 都門柳色朝朝新,念爾今為江上人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送從弟游江淮兼謁鄱陽劉太守
- 石上題詩(shī)處,千年留至今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宴陳十六樓(樓枕金谷)
- 養(yǎng)氣齊生死,留形盡古今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贈(zèng)蕭煉師
- 越國(guó)舊無唐印綬,蠻鄉(xiāng)今有漢衣冠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朝臺(tái)送客有懷
- 應(yīng)念散郎千里外,去年今夜醉蘭舟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
- 戚里舊知何駙馬,詩(shī)家今得鮑參軍。 -- 出自唐·楊巨源·酬于駙馬二首
- 云寺當(dāng)時(shí)接高步,水亭今日又同游。 -- 出自唐·楊巨源·酬盧員外
- 鄰笛寒吹日落初,舊居今已別人居。 -- 出自唐·王駕·過故友居
- 萬里驅(qū)兵過海門,此生今日?qǐng)?bào)君恩。 -- 出自唐·高駢·南征敘懷
- 讜言昨嘆離天聽,新象今聞入縣圖。 -- 出自唐·綦毋潛·經(jīng)陸補(bǔ)闕隱居
- 鄉(xiāng)園不見重歸鶴,姓字今為第幾仙。 -- 出自唐·元結(jié)·橘井
- 高樓懷古動(dòng)悲歌,鸛雀今無野燕過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題河中鸛雀樓
- 畢竟終須落,堪悲古與今。 -- 出自唐·崔涂·殘花
- 長(zhǎng)安名利路,役役古由今。 -- 出自唐·崔涂·灞上
- 澗水流年月,山云變古今。 -- 出自唐·崔曙·緱山廟
- 揭厲朝將夕,潺湲古至今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賦得荊溪夜湍送蔣逸人歸義興山
- 名利到身無了日,不知今古旋成空。 -- 出自唐·薛逢·六街塵
- 自能激水成陰氣,不慮今年寒不寒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雜曲歌辭·蘇摩遮
- 何人送客故人情,故人今夜何處客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離會(huì)曲
- 人生一世長(zhǎng)如客,何必今朝是別離。 -- 出自唐·朱放·送溫臺(tái)
- 鬼籙久應(yīng)除佞嚭,民思今果廟神胥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過伍子胥廟
- 波濤忘日月,疾病廢古今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寄孫莘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