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第14個字的詩句
人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
- 過淮入洛地多塵,舉扇西風欲污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贈清涼長老
- 門外想無千斛米,墓中知有百年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,分韻得憶字人字
- 已遣亂蛙成兩部,更邀明月作三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述古過周長官夜飲
- 白發蒼顏誰肯記,曉來頻嚏為何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寄魯元翰
- )云雨休排神女車,忠州老病畏人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見寄五絕
- 憑師為作鐵門限,準備人間請話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常州報恩長老
- 江湖放浪久全真,忽然一鳴驚倒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秦觀秀才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擇甚熟將入
- 讀書莫學流麥士,挾策莫比亡羊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公為游淮南?此詩為晁補之作?
- 肯對紅裙辭白酒,但愁新進笑陳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述古以詩見責屢不赴會,復次前韻
- 生長兵間早脫身,晚為元佑太平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喬仝寄賀君六首
- 行宮夜奏空名姓,悵望云霞縹緲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喬仝寄賀君六首
- 始知不見高皇帝,正似商山四老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喬仝寄賀君六首
- 柏堂南畔竹如云,此閣何人是主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 竹閣見憶
- 紅粉翠蛾應不要,畫船來往勝于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禊亭
- 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東林總長老
- 只有來禽青李帖,他年留與學書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詩次韻
- 西望太白橫峨岷,眼高四海空無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
- 我自飄零是羈旅,更堪秋晚送行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惠州監押
- 忍死來還天有意,免稱圣代殺文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附米黻所作挽詩五首
- 若誦子虛真異世,酒傭尸佞是何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附米黻所作挽詩五首
- 小桃破萼未勝春,羅綺叢中第一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陳述古二首
- 今年太守憂難繼,慈愛聰明惠利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孔密州五絕 春步西園見寄
- 此去若容陪坐嘯,故應客主盡詩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張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別
- ?野菜初出珍又珍,送與安靜病酒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包安靜先生茶三首
- 豈為龍顏更分別,只應天眼識天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鹽官絕句四首
- 那知昨夜香閨里,更有偷啼暗別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席上代人贈別三首
- 請君置酒吾當賀,知向江湖拜散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 逸堂
- 馬革裹尸真細事,虎頭食肉更何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聞喬太博換左藏知欽州以詩招飲
- 二公詩格老彌新,醉后狂吟許野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滕元發許仲途秦少游
- 免使謫仙明月下,狂歌對影只三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再次韻答完夫穆父(二公自言,先世同在西掖
- 至今風俗含古意,柔桑淥水招行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王伯AA28守虢
- 此水此茶俱第一,共成三絕景中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元翰少卿寵惠谷簾水一器龍團二枚仍以新詩為
- 我自飄零足羈旅,更堪秋晚送行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惠州押監
- 愿君且住三千歲,長與東坡作主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醉題信夫方丈
- 小樓依舊斜陽里,不見樓中垂手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戲贈
- 此中空洞渾無物,何止容君數百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寶山晝睡
- 山頭只作嬰兒看,無限人間失箸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每大雷電但聞云中
- 潘郎曉踏河陽春,明珠白璧驚市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潘谷
- )昨夢已論三世事,歲寒猶喜五人同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林子中王彥祖唱酬
- (軾與子中、彥祖、子敦、完夫同試舉人景德寺,今皆健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林子中王彥祖唱酬
- 許邁有妻還學道,陶潛無酒亦従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邵道士彥肅還都嶠
- 老去常憂伴新鬼,歸來且喜是陳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韶倅李通直二首
- 莫趁明珠弄明月,夜深無數采珠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移合浦郭功甫見寄
- 普天冷食聞前古,蕭寺清游屬兩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代器之
- 凜凜重瞳日月新,四方驚喜識天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
- 世人只數曹將軍,誰知虎頭非癡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李道士
- 應笑武都山下土,枉教明月殉佳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臨安三絕 石鏡
- 試選苕溪最深處,仍呼我輩不羈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若炎字四首
- 粉紅石首仍無骨,雪白河豚不藥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戲作鮰魚一絕
- 莫欺老病未歸身,玉局他年第幾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