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第11個字的詩句
人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
- 秋風又見芭蕉長,遺跡在人寰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引·蓬萊邃館金碧照三山
- 花神應為護芳心,付與何人折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好事近·瀟灑小樓東
- 看取星星潘鬢,花應羞上人頭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朝中措·宦游只欲賦歸休
- 鳳簫羽扇,霓裳云袂,謾爾人間游戲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鵲橋仙·鳳簫羽扇
- 今日人來花未開,春未知人處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卜算子·曾約再來時
- 不愿花枝在我旁,付與他人手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卜算子·我有一枝花
- 好是驂鸞,特離月殿,來駐人間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柳梢青·荷綻花繁
- 嫦娥莫是,也有別離,一似人麼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訴衷情·碧天明月晃金波
- 且與個、山莊道友,退閑故人來往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永遇樂·功名閑事
- 曲徑多岐,旁門小法,誤了人多少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永遇樂·個個修行
- 同徑多歧,旁門小法,誤了人多少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永遇樂·個個修行
- 殘霞弄影,孤蟾浮天外,行人觸目是銷魂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六州
- 妖魂受賜欲報郎,夜夜飛人重城裹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詩三首
- 五愿奴留收園結果,做個人宅院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雨中花/夜行船
- 五斷無明業火,六除俗里人情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一寸金·一不輕師慢法
- 高來不可,低來不可,莫是人間剩我一個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殢人嬌
- 向此時,一段風流,付與晉人標致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鼓笛慢/水龍吟
- 看來只恐,瑤臺云散,玉京人去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鼓笛慢/水龍吟
- 天匠與、雕瓊鏤玉,淡然非、人間標格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柳初新·千林凋謝嚴凝日
- 滅無明、心似寒灰,便是道人功果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永遇樂 此下原有滿江紅昨夜嫦娥一首未注名
- 謾送目、層閣天涯遠,甚無人、音書來到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西江月慢·煙籠細柳
- 全真大道理無窮,妙得至人端的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無俗念 此下原有丘長春漆弩儂家鸚鵡洲邊住
- 千戴相逢,一朝盛事,自昔人夸今見之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千春詞·瞿嶺云齊
- 詞綜卷二十四誤作于真人詞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上平西 此下原有鳳棲梧日月循環一首,緣暗
- 江南遠,今夜就中,愁損行人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憶吹簫慢/鳳凰臺上憶吹簫
- 惟有春風長往,催卻幾多人去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賀新郎 題西湖官驛水閣 松江府志卷十九,注
- 一抹弦器,初宴畫堂,琵琶人把當頭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百寶妝/新雁過妝樓
- 點石為金,指山為寶,未滿人欲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無俗念 此下原有瑤臺月平生懶惰一首未注名
- 珠箔風輕,繡簾浪卷,乍入人間蓬島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馬家春慢·珠箔風輕
- 三山城內有神仙,一個夫人一個偏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嘲林叔茂私挈楚娘
- 一官皆可行其義,勿學庸人茍歲月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題石魚
- 素質偏憐勻澹,羞殺壽陽人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婆羅門/婆羅門引
- 墻頭半開,卻望雕鞍無故人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婆羅門/婆羅門引
- 竹外一枝斜更好,偏稱玉人攀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武林春/武陵春
- 乞兒還有大通年,三十三人碗杖全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放榜詩(太和八年放榜,進士多貧士)
- 朝來自詫承恩最,笑倩傍人認繡球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拋球詩(一作李謹言詩)
- 籃輿來自石蒼路,喜得幽人陪杖屨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象耳山
- 他年覓得封侯印,愿學幽人住此山。 -- 出自明·戚繼光·題武夷
- 今聞儒者飽無事,亦學婦人閑斗明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二
- 歌為白雪陽春曲,始唱千人和,再唱百人逐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寄題郢州白雪樓
- 登山臨水昔感別,身作旅人安得宜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途中寄上尚書晏相公二十韻
- 兄為太守兩輪朱,仲泛吳人燕尾艫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王平甫見寄
- 凌霄花在古松上,也笑向人人不知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真上人因送毛令傷足復傷冷二首
- 嘗憶同朋有七人,每失一人淚緣睫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奉和永叔謝王尚書惠牡丹
- 事成條舉作書尺,不肯勞人魚腹將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得王介甫常州書
- 茍所履必慮患兮,莫若去人遠以圖存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放鵲
- 休將玉笛城上吹,武昌老人聽不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江口遇劉糾曹赴鄂州寄張大卿
- 太守立性豈諂貴,將贈故人唯義存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雷太簡遺蜀鞭
- 此石公知石不知,公與前人定知己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歐陽永叔寄瑯琊山李陽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詩一
- 部中漢吏無冤獄,葑上吳人益美田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吉老學士兩浙提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