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在第4個字的詩句
云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道館雖云樂,冷卿當復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
- (吾舊詩云:可使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
- 胸中幾云夢,余地方恢宏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程正輔游碧落洞
- 許慎注云,酒泛,清酒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
- 淹留未云幾,離離見疏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槐
- 萬木鎖云龍,天留與載公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訪張山人得山中字二首
- 樓上煙云怪不來,樓前飛紙落成堆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與試
- 澹月傾云曉角哀,小風吹水碧鱗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淮上早發
- 登高望云海,醉覺三山傾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九日閑居
- 風為幄,云為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太白詞
- 道喪雖云久,吾猶及老成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子由初到陳州見寄二首次韻
- (來詩有云霄滿輪之句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述古以詩見責屢不赴會復次前韻
- 江上飛云來北固,檻前修竹憶南屏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韻
- 飛騰漸云少,筋力亦已竭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趙郎中捕蝗見寄次韻
- 皎皎穿云月,青青出水荷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龍尾石硯寄猶子遠
- 天低瘴云重,地薄海氣浮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夜臥濯足
- 感會風云際,承恩雨露朝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壽叔文
- 墨月黳云脫太清,海風吹上筆頭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謝人送墨
- 青山雖云遠,似亦識公顏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凌虛臺
- 是時歲云暮,微雪灑袍斑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凌虛臺
- 神井涌云蓋,陰崖垂蘚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孫同年卞山龍洞禱晴
- 余舊詩云:問龍乞水歸洗眼,欲看細字銷殘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淵師歸徑山
- 須煩凌云手,去作入蜀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家安國教授歸成都
- 朝來賦云夢,筆落風雨疾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王郎子立風雨有感
- 伊昔風云會,咄嗟潭洞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禱雨龍公既應劉景文有詩次韻
- 望斷橫云嶠,魂飛咤雪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郁孤臺?再過虔州,和前韻?
- 漢水亦云廣,欲涉安敢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漢水
- 戶牖白云分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慈云四景白云居
- 今宵掃云陣,極目凈天宇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
- 歌咽水云凝靜院,夢驚松雪落空巖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記夢回文二首
- 自薦雖云數,留行終不果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蔣穎叔帥熙河
- 秋來未云幾,風日已清亮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同年王中甫挽詞先帝親收十五人,四方爭看擊
- 便投切云冠,予幼好奇服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葉教授和溽字韻詩,復次韻為戲,記龍井之游
- 幽尋未云畢,墟落生晚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
- 無復號云聲,空余舞杯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
- 山抹微云秦學士,露花倒影柳屯田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殘句山抹微云秦學士
- 望斷水云千里,橫空一抹晴嵐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失題三道
- 相從未云幾,別淚遽已垂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司勛子才丈赴梓州
- 龍蜃吐云天入水,樓臺倒影日銜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西湖壽星院明遠堂
- 引葉油云遠,攢叢聚族齊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戲作切語竹詩
- 撥雪披云得乳泓,蜜蜂又欲醉先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真一酒
- 前世德云今我是,依稀猶記妙高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題靈峰寺壁
- 其后題云滏水僧寶黁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黁公詩后(并敘)
- (此鳥聲云:麥飯熟,即快活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五禽言(并敘)
- (此鳥聲云:蠶絲一百箔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五禽言(并敘)
- 與可嘗云:世無知我者,惟子瞻一見,識吾妙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文與可墨竹(并敘)
- 樂天亦云:病與樂天相伴住,春隨樊子一時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朝云詩(并引)
- 杜子美云:四更山吐月,殘夜水明樓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江月五首(并引)
- ?柳子厚云:海上尖峰若劍铓,秋來處處割愁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二首
- 雖則如云,匪我思存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出其東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