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在第3個字的詩句
云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朝來云漢接天流,顧我小詩如點纈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用前韻作雪詩留景文
- 朝游云霄間,欲分丞相茵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劉莘老
- 浮游云釋嶠,宴坐柳生肘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吳子野將出家贈以扇山枕屏
- 絳闕云臺總有名,應須極貴又長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
- 夢繞云山心似鹿,魂驚湯火命如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予以事系御史臺獄,獄吏稍見侵,自度不能堪
- 紙落云煙供醉后,詩成珠玉看朝還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答滿思復
- 有如云間鶴,影過落寒池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司勛子才丈赴梓州
- 風卷云舒合兩班,曈曈瑞日映天顏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致語口號臣聞天所眷命
- 試開云夢羔兒酒,快瀉錢塘藥玉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二月三日點燈會客
- 安得云如蓋,能令雨瀉盆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是日自磻溪將往陽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
- 或為云洶涌,或作線斷續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焦千之求惠山泉詩
- 父老云: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,王以書遺妃曰:"陌上花開,可緩緩歸矣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陌上花三首(并引)
- (來詩云,二見因妄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二樂榭
- 父老云與泗水通,增損清濁,相應不差,時有河魚出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起伏龍行(并敘)
- 天書云篆誰所銘,繞樓飛步高竛竮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芙蓉城(并敘)
- (古語云:一年之計,樹之以谷;十年之計,樹之以木;百年之計,樹之以德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萬松亭(并敘)
- 元修云:使孔北海見,當復云吾家菜耶?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元修菜(并敘)
- 山耶云耶遠莫知,煙空云散山依然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(王晉卿畫)
- )玄云渰凄凄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自笑(〔一題:試筆〕)
- 吾嘗云:菊花開時乃重陽,涼天佳月即中秋,不須以日月為斷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江月五首(并引)
- 道之云遠,曷云能來?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雄雉
- 倬彼云漢,昭回于天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云漢
- 倬彼云漢,為章于天,周王壽考,遐不作人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棫樸
- 伊誰云從,維暴之云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何人斯
- 歲聿云莫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小明
- 歲聿云莫,采蕭獲菽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小明
- 天高云淡,望斷南飛雁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清平樂·六盤山
- 況青云咫尺,朝暮入承明后。 -- 出自宋·李清照·長壽樂·微寒應候[2]
- 況青云咫尺,朝暮重入承明後。 -- 出自宋·李清照·長壽樂·微寒應候
- 香霧云鬟濕,清輝玉臂寒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月夜
- 就中云幕椒房親,賜名大國虢與秦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麗人行
- 萬木云深隱,連山雨未開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雨
- 仰看云中雁,禽鳥亦有行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遣興五首
- 芒碭云一去,雁鶩空相呼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遣懷
- 無風云出塞,不夜月臨關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秦州雜詩二十首
- 候火云烽峻,懸軍幕井干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秦州雜詩二十首
- 峽里云安縣,江樓翼瓦齊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子規
- 今朝云細薄,昨夜月清圓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舟中
- 思飄云物外,律中鬼神驚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敬贈鄭諫議十韻
- 棲泊云安縣,消中內相毒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客堂
- 裁縫云霧成御衣,拜跪題封向端午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惜別行,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
- 披拂云寧在,淹留景不延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
- 向來云濤盤,眾力亦不細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解憂
- 避暑云安縣,秋風早下來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奉寄李十五秘書二首
- 緬思云沙際,自有煙霧質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畫鶻行
- 參錯云石稠,坡陀風濤壯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次晚洲
- 議在云臺上,誰扶黃屋尊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建都十二韻
- 伏枕云安縣,遷居白帝城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移居夔州郭
- 讀書云閣觀,問絹錦官城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竇九歸成都
- 鶴下云汀近,雞棲草屋同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向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