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在第13個字的詩句
云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聞道公馀多暇隙,定持椽筆籋云煙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簽廳落成為賦長句
- 身在天臺秋色里,路經巫峽暮云間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游西源于白云峰下煙霏霧靄間逢一女子縞裙翠
- 曾到匡君住處山,始知身在五云間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次韻王待制題予廬山記后二絕
- 青蓋美人回鳳帶,繡衣男子返云車。 -- 出自宋·袁點·呈東坡
- 連理呈祥炳寸丹,異齋高致佛云端。 -- 出自宋·袁甫·題趙氏連理木圖
- 高摘星辰風月夜,遠迷河岳水云天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用陳和你太博韻題江州高遠亭四首
- 天近下連蒼玉嶂,山高傍涌翠云屏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和趙周錫制干峽中韻四首
- 我來登臨重嘆息,搜索勝景披云巔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和張季長少卿塵外亭韻
- 午聽雷聲鳴屋角,晚驚雨腳壓云頭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和趙成子提干喜雨韻
- 袈裟金縷照琉璃,時放祥光蔽云物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題天衣寺
- 我欲著鞭歸路日,更期相過水云鄉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季提刑自夔憲知常德府
- 極目俄登最上巖,秋風衰草塞云閒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登第一山
- 踏盡瓊瑤百里山,欲投城郭暮云間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將至慎邑寄鼎
- 自是慶源鐘草木,故將多瑞秀云來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題邵氏集瑞圖
- 盤膝倦吟無一事,老僧心與白云閒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題惠老所藏歲寒圖
- 試向凌丹尋妙墨,何時真見白云來。 -- 出自宋·曾極·和李璧凌丹亭
- 丁寧老僧為守護,慎勿破壁隨云煙。 -- 出自宋·曾季貍·雷公保國寺畫壁
- 邃宇半依蒼木里,秀峰長是白云埋。 -- 出自宋·曾漸·登麻姑山
- 描盡江山歸指點,寒林古嶂煙云斂。 -- 出自宋·曾有光·贈畫山水陳兄
- 野梅冬杪香飄路,忽驚四面仝云布。 -- 出自宋·曾有光·贈畫山水陳兄
- 欲覓上方幽隱處,老僧笑指白云中。 -- 出自宋·詹骙·游云門
- 仙逕鶴翻松露下,古潭龍蟄水云多。 -- 出自宋·詹師文·泛舟
- 回首慈恩舊題處,年華心事逐云飛。 -- 出自宋·詹體仁·姑蘇臺同年會次袁說友韻
- 闊步曾飛到廣寒,一麾聊頓野云間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玉·寄睦州蘇長使君
- 二水清涵潭月夜,千峰晴卷雪云時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玉·寄睦州朱少卿
- 雨后稽山紫翠毫,使君千騎壓云鰲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玉·寄會稽刁景純學士
- 遙想釣魚臺上客,飄然駕鶴白云鄉。 -- 出自宋·張大直·題含虛南洞
- 雨過薰風吹面涼,芒鞋終日水云鄉。 -- 出自宋·張大直·題三洞
- 真仙窟宅在人境,應有鸞駕乘云歸。 -- 出自宋·張釜·游澹巖
- 再坐千官花滿頭,御香煙上紫云樓。 -- 出自宋·張公庠·宮詞
- 倦飲人閑春欲回,日會多處五云開。 -- 出自宋·張公庠·宮詞
- 無奈宿猿嫌宿營客,夜深猶亂云蹄。 -- 出自宋·張徽·宿猿洞
- 長林望斷千百株,奮首直欲青云凌。 -- 出自宋·張積·馮先生訪梅於成都西郊同游十五人分韻哦詩而
- 吟苦心從天漢轉,琴清身與嶺云閑。 -- 出自明·張簡·贈徐月道士
- 路繞蒼山石掛藤,結廬深入白云層。 -- 出自宋·張頡·攝山訪隱者
- 昆侖之西東海東,中有一士巢云松。 -- 出自宋·張經·周玄初禱雨詩
- 九鎖山中多隱仙,洞門終古掩云煙。 -- 出自宋·張景脩·游九鎖山
- 既是文章可得聞,不應此外尚云云。 -- 出自宋·張九成·論語絕句一百首
- 弱柳舒眉學遠山,四山斜亸綠云鬟。 -- 出自宋·張濡·湖上別野
- 前枕清流后倚山,殿堂高創白云間。 -- 出自明·張紳·留題宣圣廟石壁
- 百越回轅度翠微,全家還憩白云扉。 -- 出自宋·張士遜·云峰寺
- 赤鯉聞雷爭變化,爾能燒尾躍云不? -- 出自明·張維·蛙
- 萬點春風吐白云,孤芳繞屋占云根。 -- 出自宋·張煒·題問坐主梅隱
- 我是康廬倦游客,朅來猶愛翠云重。 -- 出自宋·張巽·游洞霄宮
- 兵甲初消老壯心,草堂孤坐水云深。 -- 出自明·張掞·孤坐
- 厭駐王成思舊隱,年來卻赴白云期。 -- 出自宋·張友道·送梵才大師歸天臺
- 入夜玷聲滿四婁,一天霜月秋云輕。 -- 出自宋·張玉孃·搗衣曲
- 金蹙釵頭雙鳳凰,曉來巧拂雪云光。 -- 出自宋·張玉孃·香閨十詠·鳳頭釵
- 剡剡星虹白日寒,山香一曲落云端。 -- 出自宋·張蘊·翠蛟亭呈孫元素鍊師
- 正好樓頭共明月,可堪遙對白云飛。 -- 出自宋·張鎮孫·夜過白云話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