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在第13個字的詩句
云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推門入室書縱橫,蠟紙燈籠晃云母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夜過舒堯文戲作
- 銀山動地君不看,獨愛清香生云霧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劉寺丞赴余姚
- 紛綸過眼未易識,磊落掛壁空云委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二首
- 飛龍御月作秋涼,蒼波改色屯云黃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真一酒歌?并引?
- 乃知至人外生死,此身變化浮云隨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維摩像唐楊惠之塑在天柱寺
- 季子應嗔不下機,棄家來伴碧云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詩見寄次其韻
- 倒暈連眉秀嶺浮,雙鴉畫鬢香云委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
- 忽驚二十五萬丈,老葑席卷蒼云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
- 千畝何時躬帝藉,斜陽寂歷鎖云莊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奉和錢穆父蔣潁叔王仲至詩四首
- 天門夜開飛爽靈,無復白日乘云軿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芙蓉城
- 去國光陰春雪消,還家蹤跡野云飄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孫莘老次韻
- 髯尹超然定逸群,南游端為訪云門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錢越州
- 代北初辭沒馬塵,江南來見臥云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清涼寺和長老
- 未辦報君青玉案,建溪新餅截云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生日,王郎以詩見慶,次其韻,并寄茶二十一
- 世事如今臘酒濃,交情自古春云薄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歐陽少師寄趙少師次韻
- 一片丹心天日下,數行清淚嶺云南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過嶺寄子由三首?此詩第三首為子由作?
- 野闊牛羊同雁鶩,天長草樹接云霄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題寶雞縣斯飛閣
- 湖上蕭蕭疏雨過,山頭靄靄暮云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九月中曾題二小詩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
- 扁舟小棹截湖來,正見青山駁云錦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公濟飲湖上?一作:袁公濟飲客湖上,東坡
- ?皮襲美《贈天隨子紗巾》詩云:掩斂乍疑裁黑霧,輕明渾似帶玄霜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謝人惠云巾方舄二首
- 開門不見人與牛,(言有詩見寄,云林下閑看水牯牛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雪齋(杭僧法言,作雪山于齋中。)
- 永辭角上兩蠻觸,一洗胸中九云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同正輔表兄游白水山
- 山中歸來萬想滅,豈復回顧雙云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
- 崇慶早朝銀燭下,佩環聲在五云間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皇太妃閣五首
- 足躡平都古洞天,此身不覺到云間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失題二首
- 聞道池亭勝兩川,應須爛醉答云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AA16泉亭
- 能銜渠水作冰雹,便向蛟龍覓云雨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蝎虎
- 閉門憐我老太玄,給札看君賦云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
- 野鳥游魚信往還,此身同寄水云間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秋興三首
- 頗愿身為漢嘉守,載酒時作凌云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張嘉州
- 八坊分屯隘秦川,四十萬匹如云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韓干牧馬圖
- 羅細無紋角浪平,半丸犀璧浦云泓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偶于龍井辨才處得歙硯甚奇作小詩
- 郁郁蒼梧海上山,(東海郁州山,云自蒼梧浮來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陳海州書懷
- 烏輪即晚蟾影斜,吾時俱睹超云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辨道歌
- 故教世世作黃冠,布襪青鞋弄云水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李道士
- 農夫掉臂免狼顧,秋谷布野如云屯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呂梁仲屯田
- 君隨幕府戰西羌,夜渡冰河斫云壘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沈逵赴廣南
- 剝啄扣君容膝戶,巍峨笑我切云冠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秦少游韻贈姚安世
- 山鳥不鳴天欲雪,卷簾惟見白云飛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辯才白云堂壁
- 攬勝雷山舒嘯亭,諸峰秀拱透云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舒嘯亭
- 嘯傲池邊紅日伴,舒懷巖壑白云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舒嘯亭
- 欲識太平全盛事,振振鵷鷺滿云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紫宸殿正旦教坊詞致語口號
- 菊有芳兮蘭有秀,從臣誰和白云篇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臣聞天無言而四時
- 望翠微兮古招提,掛木杪兮翔云梯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清溪詞
- 安知中無蛟龍種,尚恐或有風云會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西湖秋涸東池魚窘甚因會客呼網師遷之西池為
- 黁公本名清戒,俗謂之戒和尚云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黁公詩后(并敘)
- 余舊作《鳳咮石硯銘》,其略云:蘇子一見名鳳咮,坐令龍尾羞牛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龍尾硯歌(并引)
- 恰似江南送客時,中流回頭望云巘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郭熙畫秋山平遠(潞公為跋尾。)
- 江上愁心千疊山,浮空積翠如云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(王晉卿畫)
- 隰桑有阿,其葉有沃,既見君子,云何不樂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隰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