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8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八個字的詩句
- 霞生白水尾,日沒九隴脊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和利州鮮于轉運公劇八詠·寶峰亭
- 橫行四極外,蟠據九河隈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太行
- 初聞一葉落,知是九秋來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梧桐
- 旅拒不肯前,一步九刺蹙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王書記以近詩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詩賡之·投
- 寒空五老雪,斜月九江云。 -- 出自唐·徐凝·廬山獨夜
- 千里戰塵連上苑,九江歸路隔東周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清河縣樓作
- 莫怪相逢倍惆悵,九江煙月似瀟湘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九江逢盧員外
- 江上秋風正釣鱸,九重天子夢翹車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寄從兄遵
- 激石懸流雪滿灣,九龍潛處野云閑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龍潭(一作僧應物詩)
- 不師秦七,不師黃九,倚新聲、玉田差近。 -- 出自清·朱彝尊·解佩令·自題詞集
- 昨夜三更雷撼山,九天門戶不曾關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華陽吟三十首
- 風吹五花輦,露綴九光輿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感詠十解寄呈楊安撫
- 怒立大鵬背,醉沖九虎關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少年行
- 眇哉青松梢,高高九千尺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秋宵辭
- 事業三盃酒,勛名九轉丹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感物
- 胡氏陽山一果祖,九返莊嚴皆妄語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萬法歸一歌
- 更有持齋四果徒,九曲江頭下鐵符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萬法歸一歌
- 說盡存三守一底,九年煉丹思暗里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萬法歸一歌
- 忽朝擊水三千里,九萬扶搖吳葉秋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觀魚歌
- 見說蒲間中,尚有九節芽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明發石壁菴
- 太極光陰忘甲子,九霄云氣接蓬萊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題鶴林宮
- 三年睡法應須得,九蘊仙方妙不傳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奉酬陳宮教
- 渺渺三山云,浩浩九江水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江子有懷二首
- 夢回三鼓盡,身自九天還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博羅縣驛
- 頃來赤城天,謁我九華房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丹丘同王茶干李縣尉高會
- 醉騎八風訪廣漠,九天之上無南岳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南岳九真歌題壽寧沖和閣
- 只愁天上多官府,九轉丹成未敢吞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謁仙行贈萬書記
- 三更窗外芭蕉影,九月床頭蟋蟀聲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蟋蟀二首
- 五月葛亮渡瀘溪,九月荊軻過易水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贈陳高士琴歌
- 方駕雙虬龍,被服九霞文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感懷二十四首
- 歲余三十日,腸定九千回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十二月一日
- 三嬪不下兩龍去,九歌九辯歸杳冥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鈞天樂
- 杖策出門去,十步九不前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思悲翁
- 上帝宸居儼肅森,九關虎豹立崟崟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仙人詞(三首)
- 八表流云澄夜色,九霄華月動春城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次韻和石末公元夜之作
- 萬里玉關馳露布,九霄金闕絢云旗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侍宴鐘山應制(時蘭州方奏捷)
- 河明五陵上,月滿九門東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新秋夜寄江右友人
- 最是不堪回首處,九泉煙冷樹蒼蒼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哭朱放
- 迢遙千里道,依倚九層臺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酬贈張眾甫
- 火云三月合,石路九疑深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過柳州
- 湘山千嶺樹,桂水九秋波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泊湘口
- 苗禱三靈怒,桓偷九族亡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圣帝擊壤歌四十聲
- 幾日酬恩坐炎瘴,九秋高駕拂星辰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閩中送任畹端公還京
- 普寧都護軍威重,九驛梯航壓要津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贈容南韋中丞
- 秋檻祝融微,陰軒九江湊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和西江(一作江南)李助副使早登開元寺閣
- 五夜流珠粲夢卿,九青鸞倚洪崖醉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小笛弄(一作小弄蓮)
- 瑞塔千尋起,仙輿九日來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
- 令節三秋晚,重陽九日歡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歡字
- 惟將六幅絹,寫得九華山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送青陽李明府
- 不知三尺墓,高卻九華山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經九華費征君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