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8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八個字的詩句
- 焚香三鳥至,煉藥九仙成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道家四首奉敕撰
- 上世千金字,潛臥九重泉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過漢南城嘆古墳
- 最宜三五夜,晴月九重開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奉和圣制同劉晃喜雨應制
- 傳聞昔時大烹享,九牛合鼎羊豕隨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梅花
- 手提三圣出,口壓九師堙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上聱隅先生
- 地蕩海水搖,釣引九鯨縻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道士王元之以詩為贈多見哀勉因以古詩為答
- 傍水人家無十室,九憑舟楫作生涯。 -- 出自元·李仕興·抵楚門
- 燭龍未肯忙,一步九徘徊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夏日
- 十月北風催歲蘭,九衢黃土污儒冠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十月
- 城西望城南,十日九相隔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舉季申信道自光化復入鄧書事四首
- 要將萬里身,獨面九年壁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開壁置窗命曰遠軒
- 芙蓉墻外垂垂發,九月憑欄未怯風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芙蓉
- 三徑蓬蒿猶恨淺,九流賓客未嫌貧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徙舍蒙大成賜詩
- 青裙玉面初相識,九月茶花滿路開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初識茶花
- 萬里平生幾蛇足,九州何路不羊腸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某用家弟韻賦絕句上浼清視蕪詞累句非敢以為
- 零陵併起扶顛手,九廟無歸計莫疏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三月二十日聞德音寄李德升席大光新有召命皆
- 蒼梧竹葉青,宜城九醞醝。 -- 出自魏晉·張華·輕薄篇
- 石戶棲十金壇謁九仙。 -- 出自南北·范云·答句曲陶先生詩
- 焰里寒冰結,楊花九月飛。 -- 出自唐·本寂·焰里寒冰結
- 萬里相思在何處,九疑殘雪白猿啼。 -- 出自唐·崔峒·越中送王使君赴江華
- 內中知是黃河樣,九曲今年徹底清。 -- 出自唐·和凝·宮詞百首
- 信穿花,從拂柳,向九陌追風。 -- 出自唐·毛文錫·接賢賓·香韉鏤襜五色驄
- 江路一悠哉,滔滔九派來。 -- 出自唐·蘇味道·九江日南濟北接蘄春南與潯陽岸
- 百里豈能容驥足,九霄終自別雞群。 -- 出自唐·雍陶·寄永樂殷堯藩明府
- 今年春到昆侖上,九折委蛇舞翠虯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春詞
- 藜羹粟飯每稱是,九天云腴詎應得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謝人分寄密云大小團
- 林逋五品服,宋璟九還丹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再賦四十字
- 穆穆真為第幾天,九龍扶輦下非煙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坤成節
- 樓迷五里霧,壇獨九枝燈。 -- 出自宋·錢惟演·致齋太一宮
- 權臨二陜重,官處九卿尊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上知府鮑少卿
- 預想前春游賞處,九龍池上百花明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送紫微孫舍人赴鎮長安
- 明月照多景,一話九經年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水調歌頭·明月照多景
- 他年振儒學,猶慰九原悲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挽張元干國錄詞二首
- 寧無百人贖,遂作九原悲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挽任諫議詞二首
- 葬東駢百兩,歸臥九華根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挽曾伯充大夫詞二首
- 風卷千林夜雪晴,九華山下月微明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夜宿青陽旅舍起觀林端積雪半消疑山礬盛開
- 爭榮僅錙銖,力欲九鼎扛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李仲鎮懶窠
- 一水奔騰崖覆雪,九峰羅立岫填云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九華道中
- 君王神武欲籌邊,九江更使何人守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上譙江州
- 老子垂垂秋露下,九月空山天氣寒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游清潭呂資益蟠谷絕·初秋
- 名號橫空心萬里,九皋聲動九重天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上益公十絕為壽·玄鶴
- 帝所森瑞寂不喧,九關虎豹守天門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游清潭呂資益蟠谷絕·漱玉
- 舉酒對明月,高曳九霞裾。 -- 出自宋·張孝祥·水調歌頭·隆中三顧客
- 玉骨自難老,未用九霞丹。 -- 出自宋·張孝祥·水調歌頭·云海漾空闊
- 雄三楚,吞七澤,隘九州。 -- 出自宋·張孝祥·水調歌頭·湖海倦游客
- 問綠華何事,偷餌九還丹。 -- 出自宋·張炎·一萼紅·倚闌干
- 十里長亭無客走,九重天上現星辰。 -- 出自明·吳承恩·一輪明月滿乾坤
- 稅地植桃花,十樹九樹死。 -- 出自明·袁宏道·擬古樂府(有序)
- 登山一長望,正遇九春初。 -- 出自唐·上官昭容·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
- 憶向郊壇望武皇,九軍旗帳下南方。 -- 出自唐·鮑溶·憶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