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6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治行第一聞九關,再分魚書朱兩幡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古風敬餞吉州梁史君
- 艮齋薦書叫九關,重華表閭上半天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古風送劉委游試藝南宮
- 五云萬里天九重,玉皇深拱蓬萊宮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圣筆石湖大字歌
- 霜林遮眼八九葉,露竹出墻三四梢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冬日歸自天慶觀二首
- 浣花一老已九京,何人再筑五言城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和沈子壽還朝天集之韻
- 玉節星槎下九天,祝融海若讓云煙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寄廣東提刑林謙之司業
- 近看點綴八九山,山外遠山三萬里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雨中春山
- 舌端往往疏九河,只有剩浪無欠波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醉筆呈尚長道
- 不見王孫今九春,新詞麗曲夾心神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和巖州添倅趙彥先寄四絕句
- 我昔騎鳳超九疑,今復御風登會稽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謁永佑陵,歸途游龍瑞宮、觀禹穴
- 明光殿前論九疇,簏讀兵書盡冥搜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箜篌引
- 聲意去復還,九變待一顧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聽彈風入松贈楊補闕
- 樓頭廣陵近,九月在南徐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客廣陵
- 還云慘知暮,九月仍未歸。 -- 出自唐·王昌齡·又
- 庶類咸在下,九霄行易捫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競渡
- 千尋豫樟干,九萬大鵬歇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諭寶二首
- 三元推廢王,九曜入乘除。 -- 出自唐·元稹·景申秋八首
- 三江城上轉,九里人家泊。 -- 出自唐·韓翃·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
- 十旬無破塊,九土信康哉。 -- 出自唐·李嶠·雨
- 三江事多往,九派理空存。 -- 出自南北·謝靈運·入彭蠡湖口
- 可憐春色都九旬,朝歡暮宴歸王孫。 -- 出自宋·朱淑真·春日行
- 嗚呼孔與孟,九泉涕沾纓。 -- 出自清·袁枚·詠史
- 應把周南視九夷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次韻楊同年秘監見寄二首
- 黃鵠飄然下九關,江船載月客俱還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送周子充左史奉祠歸廬陵
- 渦濆大如屋,九死爭船頭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峽州至喜亭
- 暉景下墮鑠九冰,塞絕苦道升無形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豐都觀
- 莫惜縈回上九盤,洗心雙瀑雪花寒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九盤坡布水
- 平生白眼蓋九州,閉戶不納結駟車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時敘火後,意不釋然,作詩解之
- 鴻寶刀圭下九關,十年長奉璽封看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謝賜臘藥感遇之什
- 壘塊蒼然是九州,大千起滅更悠悠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請佛閣晚望,雪山數十峰如爛銀,晁耀暑光中
- 萬族呈秘怪,九土皆飄浮。 -- 出自宋·周邦彥·遠游
- 泰階備雅樂,九奏鸞鳳鳴。 -- 出自唐·王建·元日早朝
- 一士登甲科,九族光彩新。 -- 出自唐·王建·送薛蔓應舉
- 第二百九十九卷 -- 出自唐·王建·題臺州隱靜寺
- 棲景若林柯,九弦空中彈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列仙文·清虛真人
- 一日引別袂,九回沾淚痕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監察十五叔,兼呈李益
- 咄嗟天地外,九圍皆我家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列仙文·安度明
- 第一百八十九卷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寄二嚴(士良,婺牧。士元,郴牧)
- 自慚重趙非九鼎,猶幸延韓更數年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
- 世事不堪逢九九,休言今日是重陽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又三絕
- 自有武夷溪九曲,鑒湖何必問君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送趙王賓三首
- 五老湖光遠,九華山色昏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池州
- 自來百里半九十,望見城頭路愈長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望城難
- 杜二已無黃九去,長歌大字落江山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西昌倪氏有山谷書杜陵山水圖障歌作江山堂堂
- 一生雖貧賤,九十年未死。 -- 出自唐·高適·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
- 欲向仙峰煉九丹,獨瞻華頂禮仙壇。 -- 出自唐·李紳·華頂
- 第二百七十九卷 -- 出自唐·盧綸·題李沆林園
- 五湖長路少,九派亂山多。 -- 出自唐·盧綸·送寧國夏侯丞
- 三秀間稂莠,九成雜巴濮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
- 講散重云下九天,大君恩賜許隨緣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臘后送內大德從勖游天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