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6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采玉探珠遍九圍,先容分不到離奇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次韻戴石屏見簡二首
- 臨穴萬行淚,九原知不知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挽亡弟豫九制參詩
- 揚瀾左蠡吞九澤,大孤小孤插長江。 -- 出自宋·鞏豐·送湯麟之秀才往漢東從徐省元教授學詩
- 三閭心上事,九畹國香中。 -- 出自宋·顧逢·題徐容齋先生愛蘭軒
- 第一峰頭逢九日,振衣直上莫躊躇。 -- 出自宋·顧禧·九日吳山
- 乘舟駐馬覽九曲,怪柏喬松映修竹。 -- 出自宋·管御史·題文公書院
- 濁酒預拚重九約,狂風莫損最高枝。 -- 出自宋·郭仁·分菊
- 當今苦乏才,九鼎從敵扛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夜坐
- 憶昔靈均滋九畹,貞潔內守甘退藏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蘭坡
- 漠北酸寒十九年,鬢須脫盡形容薾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時升詠雪禁體物矣而彥序復為之取韻尤嚴勉強
- 盤礴曾幾時,九天飛詔旨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送計敏夫赴闕
- 睿主寬仁遍九垓,西南總計屬英才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壽湯總領
- 煙霞溟蒙峰九轉,澱潑屏風倚天半。 -- 出自宋·果老·大滌洞天留題
- 飛鳳翩翩下九閽,先生出處重斯文。 -- 出自宋·何昭德·贈山房先生得宣命
- 上元愁云在九重,哀笳落日吹腥風。 -- 出自宋·胡處晦·上元行
- 云關左右轉九鎖,天柱西南邊一峰。 -- 出自宋·胡鍵·題大滌洞天留題
- 雙崖秋氣逼,九地殷雷聲。 -- 出自宋·黃大受·寧化白水磜甲子春
- 一鼓春雷起九淵,風云萬里會中天。 -- 出自宋·黃均瑞·贊驛亭壁墨龍
- 千官陪素仗,九殞欲無聲。 -- 出自宋·黃倫·高宗皇帝挽詞二首
- 北望三湘西九嶷,個中無處不嵌崎。 -- 出自宋·黃夢得·句
- 爽似暑風秋九夏,清逾夜月書三更。 -- 出自宋·黃敏求·題陳筼谷陳野逸吟藁
- 只與鐘山增九鼎,當時何似早歸來。 -- 出自宋·黃文雷·金陵即事
- 宛宛溪流疊九灣,山間林下鳥關關。 -- 出自宋·黃中厚·隱逸
- 又疑禹漏稅九州,橘柚當年錯包貢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陸元鈞寄日注茶
- 五年三過客,九歲一門生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過陳無已墓
- 如許此花同九日,為君采掇笑淵明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又次韻謝子立之惠紅絲花
- 鳳口銜書出九重,帝王親賜紫泥封。 -- 出自宋·金君卿·蒙詔書獎諭寄呈王介甫相公
- 從俗鮮所得,九牛中一毛。 -- 出自宋·句昌泰·題新繁句氏盤溪
- 翹蕘企晴燠,九室十更寒。 -- 出自宋·柯芝·耳耳
- 鄆州張公藝,九世同一門。 -- 出自宋·樂史·慈竹
- 雖煩鬼神護,九原不可作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陪林茂南游上清宮分韻得落字
- 千里無云湛九霄,月明花露滴春橋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和翁子秀夜過溪橋韻
- 消得作亭滋九畹,便當入室異群英。 -- 出自宋·李大臨·西園辯蘭亭和韻
- 志欲繼絕學,九萬希鵬翼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病目
- 白日高懸照九垓,天門欲上卻飛回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用周作韻送范忱舉歸
- 歲回秋向閏,九日菊未華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郊居五首
- 胸吞楚澤八九盡,氣壓巫峽群山低。 -- 出自宋·李嘉謀·次袁尚書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韻
- 我欲呼之儀九重,歌舞圣化同天功。 -- 出自宋·李夢呂·鳳凰谷
- 牛刀稍奏驚九天,召對紫殿席為前。 -- 出自宋·李若水·徐大宰生日
- 昔歲高名動九重,衡山別后碧云空。 -- 出自宋·李若拙·奉贈宣義大師英公
- 樓閣插天藏九鎖,林崖飛瀑看雙流。 -- 出自宋·李時英·游洞霄
- 跨鶴仙妹已九霄,尚馀勝地景偏饒。 -- 出自宋·廖斯任·游金精次謝東野韻
- 此時仙興發,九鎖訪名峰。 -- 出自宋·林昉·送西秦張仲實游大滌洞天
- 卻趁秋旻別九韶,扶胥直下聽風謠。 -- 出自宋·林光朝·再次前韻
- 長樂鐘聲下九天,萬家春色柳搖煙。 -- 出自宋·劉信夫·西湖
- 我生幸良覿,九苞容一窺。 -- 出自宋·劉應時·感事贈周子壽二首
- 率土被儒風,九夷信何陋。 -- 出自宋·劉仲堪·宣圣廟
- 金闕寥陽護九重,洞云呼吸九霄通。 -- 出自宋·留筠·沖虛觀
- 一簣會成山,九仞猶棄井。 -- 出自宋·呂皓·別荊州諸友
- 今日黃花重九約,何時青眼一尊同。 -- 出自宋·呂聲之·九日登資福山呈胡宣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