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4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吾身交九四,控制萬愁兼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矮齋
- {左耳右九}群揭秋淺,吹醉行山阿。 -- 出自宋·張埴·游青原飲息庵
- 但看八九月,胡虜亂中原。 -- 出自·***·清泰三年歌
- 迨及八九月,狗吠空垣墻。 -- 出自·***·永淳中童謠
- 朱門臨九衢,云木藹仙居。 -- 出自唐·武元衡·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
- 曲塢八九家,路入羊豕跡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游硯山
- 異香飄九陌,麗色映千門。 -- 出自唐·曹著·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
- 朝回離九陌,島外賞殘春。 -- 出自唐·許棠·送王侍御(一作郎)赴宣城
- 春日照九衢。 -- 出自唐·邵謁·長安寒食
- 雄劍八九動,邊風射高旌。 -- 出自唐·周祚·出遼后(三首)
- 茅屋八九家,農器六七具。 -- 出自唐·張直·宿顧城二首
- 何必郁九回,何必牽百慮。 -- 出自宋·王周·齒落詞
- 后為《九州歌》干之,又不問,因入蜀。 -- 出自唐·鄭遨·與羅隱之聯句
- 所愿好九思,勿令虧百行。 -- 出自唐·魏氏·贈外
- 萬里八九月,一身西北風。 -- 出自唐·棲蟾·游邊
- 馀智入九霄,守愚淪重泉。 -- 出自唐·吳筠·覽古十四首
- 高秋八九月,胡地早風霜。 -- 出自唐·吳筠·胡無人行
- 況乃資九丹,輕舉歸太極。 -- 出自唐·吳筠·高士詠·南華真人
- 高下八九尺,東西六七步。 -- 出自唐·裴略·又嘲屏墻
- 十七八九夜,還書復借書。 -- 出自唐·吳人·詠癡
- 自簫韶九成來后,岐山猶是隆古。 -- 出自元·許有壬·摸魚子 鳳凰臺,次湯碧山教授韻
- 人希見,九莖并茁,奕燁絢祥光。 -- 出自元·沈禧·滿庭芳 詠俞紹庵九芝堂
- □霞絢九光,徘徊若木,日宣五色,照耀瀛洲。 -- 出自元·宋*·風流子 至元四年七月二十又二日,蘇伯 侍
- 依稀似九章。 -- 出自元·謝應芳·菩薩蠻 七夕作
- 丹邱柯九思書於云客閣,至正元年冬十有一月日南至也。 -- 出自元·柯九思·柳梢青 右和將殘補之詞翰,稱妙一代,此卷
- 屋芙蓉九疊屏,日長客去掩閑庭。 -- 出自元·陶宗儀·樂靜草堂為衛叔靜賦
- 料玉壺、九轉金成,殆難估價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瑞鶴仙 成數造化金丹
- 蕩百骸、九竅關開,上下溯流相襲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瑞鶴仙 五行生數至成數
- 煉須九九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萬年春·一氣沖和
- 脈俱通九轉,搬運、透出昆罔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滿庭芳 與戰公望字復拆王字
- 時當五九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減字木蘭花·時當五九
- 如知九九妙中談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如夢令·如知九九妙中談
- 金公重九撒金錢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浣溪沙 重九日
- 內沖和九轉,般運、二氣飄蕩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滿庭芳 藏頭 折起方字
- 共舞出、九光丹藥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刮鼓社
- 金童報,九霄傳送,無外我容光。 -- 出自元·王處一·滿庭芳 因福山縣王遠村北丹灶山道友聚話,
- 性珠明九曲。 -- 出自元·王處一·歸朝歡·無限神光常圍簇
- 大唐僧,九度老。 -- 出自元·王處一·蘇幕遮 示李梁張三人
- 潛龍初九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益壽美金花
- 幾回崔九堂前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望月婆羅門引 為吹頭管張解愁賦
- 二年重九,算都向、江北江南虛度。 -- 出自元·張之翰·念奴嬌 九日,同府學諸君飲王氏園 以上西嚴
- 今朝重九,西風杖屨,一番輕快。 -- 出自元·劉敏中·水龍吟 次韻答馬觀復左司九日
- 憑君問、九關虎豹,香案五云間。 -- 出自元·朱唏顏·滿庭芳·寒壓衾綢
- 陽回九九官冰鑿。 -- 出自元·歐陽玄·漁家傲·十一月都城居暖閣
- 望天門、九重幽*,周旋誰與。 -- 出自元·王結·賀新郎 子昭見和再用韻
- 朱繩八九尺,掛向粱間頹。 -- 出自元·胡天游·烈女李三行
- 維周臨九有,運祚何其昌。 -- 出自明·汪廣洋·奉旨講賓之初筵
- 貧不攻九嶷玉。 -- 出自南北·謝惠連·猛虎行 一
- 一花經九秋,未肯便憔悴;殘英在枝頭,抱香終王墜。 -- 出自近代·汪精衛·菊
- 下視十九章,上踵三百篇。 -- 出自宋·釋智圓·讀白樂天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