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寂寥九齡後,此獨望一國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送子思兄參惠州軍
- 鵬飛九萬里,勿借風一箑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再用前韻寄蔡天啟
- 龍騰九天跨四海,一水欲阻為可咍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和王微之登高齋三首
- 風作九衢黃,南窗坐正涼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答沖卿
- 十載九華邊,歸期尚渺然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次青陽
- 一作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北山白云里,隱者自怡悅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秋登蘭山寄張五
- 方期九日聚,還待二星回。 -- 出自唐·孟浩然·峴山餞(贈)房琯崔宗之
- 相去九牛毛,慚嘆知何已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登南岳事畢謁司馬道士
- 晨嚴九折度,暮戒六軍行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爾言志
- 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,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,不然何至今,悠悠億萬年,氣勢不死如騰屳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九華山歌
- 暑退九霄凈,秋澄萬景清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八月十五日夜玩月
- 惟有九歌詞數(shù)首,里中留與賽蠻神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別夔州官吏
- 因思九州四海外,家家只占墻陰內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墻陰歌
- 有事九龍廟,潔齋梵王祠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和河南裴尹侍郎宿齋天平寺詣九龍祠祈雨二十
- 遼東九月蘆葉斷,遼東小兒采蘆管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裴將軍宅蘆管歌
- 遙知九原上,漸覺吊人稀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
- 車馬九門來擾擾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漁家傲·暖日遲遲花裊裊
- 宮闈九重樂,風俗萬方同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端午帖子·皇帝合六首
- 或乘九斑◇,或駕五云車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感事四首
- 忽見九門陳羽衛(wèi),猶疑五載欲時巡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大行皇帝靈駕發(fā)引挽歌辭
- 季秋九月予喪婦,十月厭厭成病軀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張屯田歸洛歌
- 雄然九州中,氣象壓寥廓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登絳州富公嵩巫亭示同行者
- 試之九載功不效,遂殛羽山慚而斃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鞏縣初見黃河
- 朝云九淵闇,暮霰六花繁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賀九龍廟祈雪有應
- 何必九包禽,始能瑞堯庭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贈杜默
- 憶昨九日訪君時,正見◇前兩叢菊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會飲圣俞家有作兼呈原父景仁圣從
- 卻視九衢車馬客,自然顏鬢易蒼蒼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景靈宮致齋
- 京師九衢十二門,車馬煌煌事奔走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小飲坐中贈別祖擇之赴陜府
- 孰知九霄間,玄圃枕昆侖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游仙二首
- 天都九經緯,人物如紡績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贈蹇法師翊之
- 蠻夷九譯,咸來從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樂府雜曲·鼓吹鐃歌·苞枿
- 顧余九逝魂,與子各何之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哭連州凌員外司馬
- 重疊九疑高,微茫洞庭小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與崔策登西山
- 翱翔九天上。 -- 出自魏晉·曹植·游仙詩
- 徘徊九天上。 -- 出自魏晉·曹植·仙人篇
- 日麗九門青鎖闥,雨晴雙闕翠微峰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休浣日西掖謁所知
- 千門九陌花如雪,飛過宮墻兩自知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題柳
- 盤斗九子粽,甌擎五云漿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鴻臚寺有開元中錫宴堂,樓臺池沼雅為勝絕,
- 天兵九月渡遐水,馬踏沙鳴驚雁起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遐水謠
- 金闕九重留不住,高風何處是嚴光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知府孫學士見示和終南監(jiān)宮太保道懷五首因以
- 獨愛九臯嘹唳好,聲聲天地為之清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謝柳太博惠鶴
- 今日九重天上去,濉陽孤客奈愁何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送李弦殿院赴闕
- 直指九華峰,去掃先君塋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送徐登山人
- 待得九霄鸞鶴馭,玉書應改地仙名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依韻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壇
- 芳蓮九蕊開新艷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菩薩蠻·芳蓮九蕊開新艷
- 中分九秋夜,占斷百宵明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中秋月
- 朝中九列無間暇,愿作新詩贈季倫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寒食游王氏城東園林因寄王虞部
- 何日九原芳草綠,大家攜酒哭青春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吊蘇哥
- 旭日九門凝瑞露,東廂朝拜奉宸慈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辛春日詞·東宮閣
- 十生九死到官所,幽居默默如藏逃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