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驅車九疑道,獨鳥東南飛。 -- 出自·王偁·蒼梧道中
- 我曾九龍山下住,結廬正在云深處。 -- 出自明·王紱·題青山白云圖
- 夢破九霄風雨急,神游八表雪霜清。 -- 出自明·王敬中·贈周玄初尊師
- 中男九歲識牛羊,雇與東鄰辦芻牧。 -- 出自明·王九思·賣兒行
- 曾無九方歅,駐彼遺外目。 -- 出自明·王履·嶺下枯木
- 春回九陌風仍暖,月出千門霧乍收。 -- 出自明·王士騏·上元夜帝御龍舟觀鰲山恭述
- 夏王九牧鑄黃金,大澤深山遠不若。 -- 出自明·王惟儉·歲暮贈新安吳用卿
- 燈火九霄通,綺紈三市俱。 -- 出自明·王問·元夕
- 不有九霄陟,能令五蘊空。 -- 出自明·王延陵·虎丘分詠得浮圖
- 下嫌九土足腥穢,欲將乾坤翻海洗。 -- 出自明·王澤·題十八學士圖
- 聞說九重方赫怒,東邊莫筑受降城。 -- 出自明·王稚登·西夏凱歌四首
- 夏王九鼎鑄神怪,無乃祖此相流傳。 -- 出自明·王稚登·寶鏡篇
- 澗蒲九節根如玉,服食于今笑學仙。 -- 出自明·王佐·午日呈鄭久誠參政
- 五老九千仞,巉絕天中央。 -- 出自明·危素·游廬山棲賢寺
- 勞生九十漫隨緣,老病支離幸自全。 -- 出自明·文徵明·戊午元旦
- 唐包九有復充斥,至宋諸子雄相醿。 -- 出自明·夏煜·讀宋太史潛溪集
- 此圖九鷺真奇絕,散立清煙乍明滅。 -- 出自明·蕭鎡·題九鷺圖
- 旌門九月寒沙屨,獵火千山入野桑。 -- 出自明·邢侗·秋日送郭氏甥之白檀塞
- 勿嫌九夾陋,勉徇壯夫節。 -- 出自明·許筠·送參軍吳子魚大兄還大朝
- 煌煌九衢里,列第起雕甍。 -- 出自明·張璨·君子有所思行
- 虎豹九重嚴夜禁,爭能禁得水東流。 -- 出自明·張鳳翔·宮詞(十八首)
- 也覺九霄風霧冷,不裁云錦寄牛郎。 -- 出自明·張泰·游仙詞(十七首)
- 不向九霄歌《白雪》,怕人知是小詩 -- 出自明·張泰·游仙詞(十七首)
- 從女九千公有伴,任他青鳥自逢迎。 -- 出自明·張泰·游仙詞(十七首)
- 年逾九十,隱淪終老。 -- 出自明·張正蒙·金陵社集詩(一十六人三十二首) 集雞籠山
- 云深九疑廟,日落蒼梧山。 -- 出自明·趙瑗妾·斑竹怨
- 巴渝九折終歸海,越絕千峰盡向閩。 -- 出自明·鄭琰·半生行
- 三十九年非,行矣不復澡。 -- 出自明·鄭胤驥·己酉赴試白下病歸得雜詠五首
- 樓前九陌連三市,中有侯家通戚里。 -- 出自明·鄭之文·金陵元夕篇
- 莫以九秋凋,惋彼三春縟。 -- 出自明·周復俊·詠落葉
- 過頭九節杖,信手七弦琴。 -- 出自明·周暉·冬日雜興二首
- 層流九折轉,積石七盤橫。 -- 出自明·周玄·錢舜舉金碧山水圖
- 鐵心九回滴秋血,三十六帝聞俱吞。 -- 出自明·周玄·揭天謠(九首)
- 未向九關瞻圣表,即從三輔識官軍。 -- 出自明·朱應登·擬古巡幸詞(五首)
- 清曉九門金鎖掣,監宮先報進鷹來。 -- 出自明·朱有燉·宮詞(四首)
- 清曉九關嚴虎豹,遼陽先進白雕來。 -- 出自明·朱有燉·元宮詞(一百三首)
- 鳳笙九奏太平曲,鳳兮鳳兮今來儀,予將拭目而觀之。 -- 出自明·朱瞻基·綠竹引賜都督孫忠
- 豈無九苞羽,飛下十二樓。 -- 出自明·莊昶·題竹
- 禹開九洲湯放桀,秦吞六國漢登基。 -- 出自清·愛新覺羅·福臨·順治歸山詩
- 王郎九日詩千首,今賦黃樓第二篇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在彭城日與定國為九日黃樓之會今復以是日相
- 誤聞九奏聊飛舞,可得徘徊為啄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繼入
- 如行九軌道,并驅無擊轂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眼醫天彥若
- 蕭條九月天,哀挽出重城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相和歌辭·挽歌
- 樓飛九十尺,廊環四百柱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題宣州開元寺
- 輪臺九月風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,隨風滿地石亂走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
- 送君九月交河北,雪里題詩淚滿衣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送崔子還京
- 蠻夷九譯,咸來從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·梁之余,保荊衡巴巫,
- 九月九日望鄉臺,他席他鄉送客杯。 -- 出自唐·王勃·蜀中九日
- 三條九陌麗城隈,萬戶千門平旦開。 -- 出自唐·駱賓王·帝京篇
- 回望九馬山,政與大浪爭。 -- 出自宋·姜夔·昔游詩 其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