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永和九年暮春日,蘭亭修禊群賢集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題王順伯秘書所藏蘭亭修禊帖
- 見說九重天語好,不妨萬里蜀山游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再賦
- 我生九齡氣食牛,喑嗚頓挫無匹儔。 -- 出自宋·曾澈·九齡行
- 江南九月未飛霜,木葉蕭蕭已半黃。 -- 出自宋·曾季貍·疏山三首
- 春回九地陽潛升,南枝破臘如酥凝。 -- 出自宋·張積·馮先生訪梅於成都西郊同游十五人分韻哦詩而
- 酣眠九天上,此意誰能解。 -- 出自宋·張九成·擬古
- 別來九年矣,食物那可睹。 -- 出自宋·張九成·子集弟寄江蟹
- 紅爐九華暗,香消芳思融。 -- 出自宋·張君房·雨中望蓬萊山
- 池繞九巖邊,鴛鴦自在眠。 -- 出自宋·張聲道·九折巖
- 掣開九鎖謁琳宮,物色真仙劍履蹤。 -- 出自宋·張巽·游洞霄宮
- 一春九十渾風雨,百里桑麻苦戰爭。 -- 出自明·張掞·雨窗獨酌
- 漁樵九鎖外,風雨一窗深。 -- 出自宋·章桂發·游棲真洞歸舟帶月泊市橋
- 看看九日至,黃菊翠巖間。 -- 出自宋·趙處澹·丁山眺望
- 自題九鎖篇,景物相刃靡。 -- 出自宋·趙觀復·大滌洞天留題
- 爵錫九重恩正洽,骨埋三尺土猶馨。 -- 出自宋·趙汝諤·悼梁公
- 遂令九廟尊,冒沒在棘枳。 -- 出自宋·趙時瓈·題陳少陽先生上書稿后
- 心源九云夢,筆陣幾嫖姚。 -- 出自宋·趙彥中·挽崔舍人
- 偉哉九合功,愿執鞭相待。 -- 出自宋·趙友直·擬古二首
- 功濟九有,恩濟八埏。 -- 出自宋·真宗·高宗郊祀前廟朝享太廟三十首
- 宗祀九筵,先直閟宮。 -- 出自宋·真宗·乾道別廟樂歌三首
- 山蟠九鎖人希到,得侶同游俗慮消。 -- 出自宋·鄭名卿·大滌洞天留題
- 山中九重鎖,月下一聲鐘。 -- 出自宋·鄭起·宿洞霄山中
- 天子九重門,深居拱間燕。 -- 出自宋·鄭俠·謝太守答詩萊州
- 屈原九歌豈不好,煎膠續弦千古無。 -- 出自宋·鐘明·書義倡傳后
- 自滿九族散,匪驕百善尋。 -- 出自宋·種放·諭蒙
- 山疑九疊張云勢,灘激千巖落布聲。 -- 出自宋·周燾·合江亭
- 況是九重當夏清,偏于扇枕得清風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端午貼子詞·皇太后閣六首
- 沅江九肋稀,端問學不學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趙見獨示所業并詩次韻謝之
- 盡道九重春色早,太平天子是東皇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春貼子詞·皇太后閣六首
- 應是九門燈夕近,東皇欲駕六鰲來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太廟樂章·皇帝閣六首
- 一筇九節添行李,用得人間處處尊。 -- 出自宋·周南·答靜翁并以筇竹杖一枝贈行頌
- 鴻飛九天上,人在平地望。 -- 出自宋·朱繼芳·鴻
- 去路九韶石,鄰封八桂林。 -- 出自宋·祖無擇·萬太博知惠州
- 恍然九天上,熙熙俯人寰。 -- 出自元·周伯琦·野狐嶺
- 南風九月無秋聲,積雨三吳靄氛霧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送高元善太守赴任杭州
- 十室九逃亡,一顧三嘆息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如皋縣
- 煌煌九霄中,榮夸遽爾為。 -- 出自明·戴良·和陶淵明飲酒(二十首。并序)
- 常年九日倍悲秋,況在長途獨倚樓。 -- 出自明·戴良·九日感傷(先人下世忌)
- 設宴九龍堂上日,沛中歌后似王稀。 -- 出自元·張昱·臨安訪古·衣錦山 (今縣治主山,是王故
- 翻霙九霄下,呈芳二月前。 -- 出自元·周砥·對春雪一首
- 閶闔九重虎豹守,我欲上訴無因緣。 -- 出自元·周砥·放歌行贈宋君(仲溫。辛丑)
- 太守九江先效死,諸公四海尚偷生。 -- 出自元·丁鶴年·自詠十律
- 半生九日黃花酒,多在西風白下橋。 -- 出自元·丁復·九月一日游昭亭
- 山扼九關開帝闕,地縈八水繞神京。 -- 出自明·包節·將入京即事
- 泉折九回歸洞壑,峰開一面見江流。 -- 出自明·蔡汝楠·同瞿星谷瞿紫山黃星池游岳麓書院
- 江南九月霜暗飛,秋光春色兩依稀。 -- 出自明·陳邦瞻·賦得千山紅樹送姚園客還閩
- 天涯九日一登樓,應是黃花笑白頭。 -- 出自明·程本立·嵩盟九日次井泉百戶韻
- 地極九州銅柱北,山蟠六詔鐵橋南。 -- 出自明·程本立·晚至安寧
- 南思九仙遠,北望三湘深。 -- 出自明·程嘉燧·塾巾樓中宋比玉對雪鼓琴余戲作圖便面漫題時
- 便上九天歌一聲,不惜此聲無此耳。 -- 出自明·程嘉燧·贈徐君圖按曲圖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