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行年九十窮彌甚,旅舍燈前自綻衣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宿近村
- 正當九月十月時,放翁艇子無時出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思故山
- 安西九千里,自有著鞭時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小徑
- 金丹九轉徒可聞,玉兔千年空搗藥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春愁曲
- 鈞天九奏簫韶樂,未抵虛檐瀉雨聲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有作
- 嵯峨九關常烈風,凜然蕭森變沖融,不悸不眩身如空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昆侖行
- 胸中九淵蛟龍蟠,筆底六月冰雹寒;有時大叫脫烏幘,不怕酒杯如海寬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贈劉改之秀才
- 世言九州外,復有大九州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江樓吹笛飲酒大醉中作
- 漢東九十九重岡,武都九十九脈泉,豈如君家環翠阜,小潭佩玦聲鏘然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鏡湖西南有山曰外山民某氏居之其居少西小潭
- 金丹九轉太多事,服水自可追飛仙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鏡湖西南有山曰外山民某氏居之其居少西小潭
- 身迫九原兒亦老,一經猶欲教諸孫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閑游所至少留得長句
- 霜風九月初,憑高極西望,江原在何許,安得鏟疊嶂? -- 出自宋·陸游·登山西望有懷季長
- 何時九轉丹砂熟,卻插金貂侍紫皇? -- 出自宋·陸游·磨衲道衣
- 清秋九月瘴如洗,白鹽千仞高崔嵬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秋晴欲出城以事不果
- 欲起九原誰可友? -- 出自宋·陸游·幽居戲詠
- 曾公九原不可作,一樽破涕誦招魂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與黎道士小飲偶言及曾文清公慨然有感
- 春回九地梅先覺,霜霣千林竹不知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午晴至園中
- 虎豹九關君勿嘆,未妨一笑住壺天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喜事
- 行年九十未龍鍾,慚愧天公久見容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病後小健戲題
- 年開九秩尚不死,坐對一編殊未饜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雨中出門閑望有作
- 畏途九折歷欲盡,世上誰如君耐久? -- 出自宋·陸游·拄杖歌
- 嚴霜九月中,送我出遠郊。 -- 出自魏晉·陶淵明·擬挽歌辭 其三
- 潛身九地底,轉上青天去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李甘詩
- 樓飛九十尺,廊環四百柱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題宣州開元寺 寺置于東晉時。
- 雨晴九陌鋪江練,嵐嫩千峰疊海濤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長安雜題長句六首
- 江山九秋后,風月六朝余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
- 不道九關齊閉。 -- 出自宋·柳永·其三
- 踏碎九光霞。 -- 出自宋·柳永·其五
- 奏《九歌》而舞《韶》兮,聊假日以偷樂。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離騷
- 圜則九重,孰營度之?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天問
- 地方九則,何以墳之?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天問
- 增城九重,其高幾里?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天問
- 雄虺九首,鯈忽焉在?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天問
- 靡蓱九衢,枲華安居?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天問
- 齊桓九會,卒然身殺。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天問
- 雄虺九首,往來倏忽,吞人以益其心些。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招魂
- 虎豹九關,啄害下人些。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招魂
- 一夫九首,拔木九千些。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招魂
- 土伯九約,其角觺觺些。 -- 出自先秦·屈原·招魂
- 荒畦九月稻叉牙,蟄螢低飛隴徑斜。 -- 出自唐·李賀·南山田中行
- 帝青九萬里,空洞無一物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古意
- 還似九疑山下女,千秋長望舜裳衣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望夫石
- 屏風九疊云錦張,千峰如連環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送吳顯道五首
- 頗夸九州物,壯麗此無敵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垂虹亭
- 峨然九女鬟,爭山一鏡奩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
- 誰謂九華遠,吾身未嘗檐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
- 低徊九原日,光景在銘旌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葛郎中挽辭二首
- 秦敺九州逃,知力起經綸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四皓二首
- 自從九江罷納錫,眾漁賤棄秋不登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同王浚賢良賦龜得升字
- 人生九州閑,泛泛水中木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寄丁中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