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十年九不就,食薺苦我腸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用前韻答黃一翁五首
- 明年九日定何許,未用感慨增煩勞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九日登寶叔塔同游者楊大著李校書馮正字曾著
- 訪舊九京無起日,臨風(fēng)三嘆不能休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次韻胡連翁攜詩見訪
- 江逢九派人將別,猿到三聲月為秋。 -- 出自唐·熊孺登·與左興宗湓城別
- 七盤九折難行處,盡是龔黃界外山。 -- 出自唐·陸暢·出藍田關(guān)寄董使君
- 見說九華峰上寺,日宮猶在下方開。 -- 出自唐·蕭建·代書問費征君九華亭
- 來游九鎖山,忽遇菊巖仙。 -- 出自唐·張復(fù)·知宮高士菊巖
- 燈攢九華扇,帳撒五銖錢。 -- 出自唐·梁鉉·天門街西觀榮王聘妃
- 先生九華隱,鳥道隔塵埃。 -- 出自唐·顧非熊·寄九華山費拾遺
- 新罷九天講,舊曾諸岳行。 -- 出自唐·顧非熊·題覺真上人院
- 長短九霄飛直上,不教毛羽落空虛。 -- 出自唐·盧肇·別宜春赴舉
- 又聞九華山,山頂連青冥。 -- 出自唐·孟遲·發(fā)蕙風(fēng)館遇陰不見九華山有作
- 憶聞九華山,尚在童稚年。 -- 出自唐·譚銖·題九華山
- 四十九年前及第,同年唯有老夫存。 -- 出自唐·崔安潛·報何澤
- 吾家九葉相,盡繼明時出。 -- 出自唐·蕭遘·句
- 仙輿九日駐郊圻,清蹕傳呼上翠微。 -- 出自唐·潘緯·圣駕九日天壽山登高獻三閣下
- 爭似九莖開五色,西天瑞現(xiàn)帝王家。 -- 出自唐·潘緯·瑞蓮應(yīng)制二首(蓮生慈寧宮奉大士盆中,九華
- 白日九衢中,幽獨暗如漆。 -- 出自唐·邵謁·自嘆
- 日落九峰明,煙生萬華暮。 -- 出自唐·李騭·慧山寺肄業(yè)送懷坦上人
- 猶及九峰春,歸吟白云巘。 -- 出自唐·李騭·自惠山至吳下寄酬南徐從事
- 相思九個月,得信數(shù)枝梅。 -- 出自唐·李咸用·送春
- 茫茫九萬鵬,百雉且為樂。 -- 出自唐·李咸用·空城雀
- 煙盡九峰雪,雨生諸派云。 -- 出自唐·許彬·湘江
- 黃河九曲天邊落,華岳三峰馬上來。 -- 出自唐·許彬·送李佑之赴陜西參議
- 二午九齋余日在,請君相伴醉如泥。 -- 出自唐·吳仁璧·讀度人經(jīng)寄鄭仁表
- 十年九陌寒風(fēng)夜,夢掃蘆花絮客衣。 -- 出自唐·張蠙·敘懷
- 三千九萬平生事,卻恨南華說北溟。 -- 出自唐·黃滔·寓題
- 十問九通離義床,今時登第信非常。 -- 出自唐·黃滔·送人明經(jīng)及第東歸
- 山憐九仙近,石買太湖奇。 -- 出自唐·黃滔·陳侍御新居
- 高風(fēng)九萬程途近,與報滄洲欲化鯤。 -- 出自唐·徐夤·將入城靈口道中作
- 相逢九江底,共到五峰尖。 -- 出自唐·李洞·贈王鳳二山人
- 霧散九霄近,日程三伏愁。 -- 出自唐·唐求·酬友生早秋
- 風(fēng)光九十無多日,難惜尊前折贈人。 -- 出自唐·盧士衡·題牡丹
- 泉通九江遠,云出幾州陰。 -- 出自·李中·廬山
- 閑聽九秋雨,遠憶四明僧。 -- 出自·李中·閑居言懷
- 肯向九仙臺下歇,閑聽孟叟醉吟聲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送察院李侍御使廬陵因寄孟員外
- 九十九岡遙,天寒雪未消。 -- 出自唐·蔣吉·漢東道中
- 天晴九月九,秋思攪騰騰。 -- 出自宋·趙湘·登高
- 初升九華日,潛暖萬年枝。 -- 出自唐·王約·日暖萬年枝
- 浮空九洛水,瑞圣千年質(zhì)。 -- 出自唐·張欽敬·洛出書
- 欲曙九衢人更多,千條香燭照星河。 -- 出自唐·靈澈·元日觀郭將軍早朝
- 九天靜,英豪四塞知。 -- 出自唐·無可·寄羽林盧大夫?qū)④?/a>
- 瓊林九霞上,金閣三天中。 -- 出自唐·吳筠·游仙二十四首
- 玄元九仙主,道冠三氣初。 -- 出自唐·吳筠·高士詠·混元皇帝
- 洞耀九霄,上謁天帝。 -- 出自唐·趙惠宗·遺簡詩
- 憶當(dāng)九夏初,恒御君王手。 -- 出自宋·李兼·秋扇行
- 四海九州,瓜分幅裂。 -- 出自唐·張紹·沖佑觀
- 黃河九曲冰先合,紫塞三春不見花。 -- 出自唐·周樸·塞上曲
- 三十九年至正壬寅,同在京華,遇其壽日,語及舊作,遂再和前韻四海之間,難弟劣兄,白頭二人。 -- 出自元·許有壬·沁園春 可行弟泰定甲子壽日,賦樂府沁園春
- 為向九原江總道,繁華何似今涼薄。 -- 出自元·許有壬·滿江紅 次湯碧山清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