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五十九的蘧伯玉,不知誰是更誰非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立春
- 昔人九折回東地,笑我何由慰母心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長松奉寄鄭察院
- 君門九天上,一一守菟虎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王晦叔許惠歙硯作詩迫之
- 欲奏九重望恩幸,寒餓水火如切肌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次張益州芝草十二韻
- 幸茲九日臨,及此秋氣淑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九日游天竺
- 起行九里松,試插一枝菊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九日游天竺
- 崎嶇九折坂,準擬一丸藥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山圖
- 仙人九天上,驂鸞紲飛虬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仙巢
- 何由九地底,一氣回暖脈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芝草
- 帝勅九烏以震死,血飽龍吻紛淋漓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夏旱
- 蜀天九萬看鵬運,側耳潮頭駕捷音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天彭得解
- 今年九日倍幽涼。 -- 出自宋·倪偁·鷓鴣天·去歲登高感嘆長
- 感慨九重恩,領受千里托。 -- 出自宋·曾協·和唐使君秬古風二首
- 笙鶴九天來。 -- 出自宋·洪適·眼兒媚·黃堂風轉碧幢開
- 滿酌九霞奇醞,壽君兩鬢長春。 -- 出自宋·侯置·朝中措·年年重午近佳辰
- 雖存九辨欲誰繼,便有琵琶那忍聞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新灘三首
- 稍伸九地幽幽恨,此事期君可咄嗟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先公三池祠室學官相傳占為公署同年李南才毅
- 鸞翮九霄空日月,龍驤萬斛飽風波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送黃仲秉侍郎出守鎮江
- 想見九牛可倒曳,已堪赤手擒猛虎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觀小兒甕戲
- 昔年九轉金精熒,鸞幢鵠節飛青冥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送丁子昭左司湖南運副
- 周書九誥削邪叛,一品會昌夷僭詭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賀王制置敷學之除
- 欲寬九重宵旰念,分付若人一夔足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送王總卿
- 年年九日,萸菊登高宴。 -- 出自宋·曹冠·驀山溪·年年九日
- 老杜九日詩:“萬國皆戎馬,酣歌淚欲垂。 -- 出自·姚述堯2·念奴嬌·山城秋好
- 窈窕九折通,仿佛三山隔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賦括蒼郡齋
- 不睎九萬程,只愿一枝托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鵬鷃問答
- 視彼九醖功,未足易所嗜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施元用醉謁邑大夫胡公公暴風驟雨者也不以為
- 留讀九歌章句喜。 -- 出自宋·沈瀛·減字木蘭花·九巡將止
- 胸蟠九云夢,筆倒三峽泉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贈史康時二首
- 名位九牧聳,富貴一毫輕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慶陵季文尚書休致會者三十一人各賦詩
- 一歲九遷看布武,千巖萬壑莫留連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次韻陸元量見寄
- 翻然九州外,汗漫跨鯨脊。 -- 出自宋·沈端節·吊于湖墓在秣陵
- 丙午九月才入冬,晦日忽驚雪墮空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雪
- 追思九閏整乾坤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導引·吾皇盡孝
- 相從九泉下,何處覓三英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端明殿學士張公挽詞
- 上壽九開秩,湛恩四受封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太恭人劉氏挽詞
- 悵望九京那可作,此心徒切慕相如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寄題汪端明墳庵真如軒
- 青山九鎖固奇甚,古洞一深如此哉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游洞霄宮
- 大寧九十余,父母俱華顛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送潚丞剡川
- 公開九秩身方健,我甫六旬心已疲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次韻十詩·老態
- 來踏九陌塵,去種河陽花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分韻送盧國華福建提刑得華字
- 從君九日去行樂,莫為登高淚盈把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秋雨兀坐王原慶攜孫吉父菊花倡和見過有分遺
- 十步九太行,此事亦孔艱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沿檄柯山歸別張特秀
- 胸中九域志,筆底百家書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張泰州挽詞
- 左顧九地底,樓臺鳴鼓鐘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侍仲舅同諸表游山
- 先正九年遺愛在,更攜故笏訪甘棠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送王仲矜倅興元
- 四十九年蘧伯玉,月明人靜過臨平。 -- 出自宋·張良臣·過臨平
- 天將九轉丹,一粒回元氣。 -- 出自宋·舒邦佐·至后有感
- 而今九君皆膏澤,看取黃云萬頃秋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上湖南孫漕四首
- 結知九重生羽翰,揚庭徑許升朝班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壽邵陽唐倅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