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仇池九十九,(仇池有九十九泉,予嘗夢至,有詩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
- 山城九月冒朝寒,講武臺南路屈盤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講武臺南有感?此詩為黃庭堅作?
- 漢廷九尺人,誰似老方朔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明日復以大魚為饋重二十斤且求詩故復戲之
- 倒浸九天河影白,遙通百谷海聲長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虎跑泉
- 下視九萬里,浩浩皆積風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前韻寄子由
- 何時九江城,相對兩漁父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
- 云屯九河,雪立三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停云四首
- 算來九九無多日,唱著三三憶舊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會雙竹席上奉答開祖長官
- 今歲九月,殘暑方退,既望之后,月出愈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江月五首(并引)
- 茫茫九派流中國,沉沉一線穿南北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菩薩蠻·黃鶴樓
- 可上九天攬月,可下五洋捉鱉,談笑凱歌還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水調歌頭·重上井岡山
- 云橫九派浮黃鶴,浪下三吳起白煙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七律·登廬山
- 清霜九月天,仿佛見滯穗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雨
- 斯須九重真龍出,一洗萬古凡馬空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丹青引贈曹將軍霸
- 可憐九馬爭神駿,顧視清高氣深穩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
- 邑中九萬家,高棟照通衢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遣懷
- 如今九日至,自覺酒須賒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復愁十二首
- 春苗九月交,顏色同日老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遣興三首
- 上感九廟焚,下憫萬民瘡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壯游
- 大兒九齡色清澈,秋水為神玉為骨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徐卿二子歌
- 冥冥九疑葬,圣者骨亦朽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上水遣懷
- 鵬礙九天須卻避,兔藏三穴莫深憂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見王監兵馬使說,近山有白黑二鷹,羅者久取
- 羊腸九折歧路,老我慣經從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水調歌頭·萬事到白發
- 四十九年前事,一百八盤狹路,拄杖倚墻東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水調歌頭·頭白齒牙缺
- 怕是九天風露,染教世界都香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清平樂 憶吳江賞木樨
- 君如九醞臺黏盞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玉樓春 用韻答吳子似縣尉
- 可憐九月初三夜,露似珍珠月似弓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暮江吟
- 元和九年秋,八月月上弦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
- 澹滟九折池,縈回十馀里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雜興三首
- 所憩九清外,所游五岳巔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送毛仙翁 江州司馬時作。
- 襄陽九里郭,樓堞連云樹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寄微之三首
- 帝與九齡雖吉夢,山呼萬歲是虛聲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開成大行皇帝挽歌詞四首奉敕撰進
- 四十九年身老日,一百五夜月明天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寒食夜
- 吾觀九品至一品,其間氣味都相似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王夫子
- 蕭條九月天,哀挽出重城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挽歌詞
- 十書九不達,何以開憂顏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寄行簡
- 微彼九日勤,何以治吾民?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郡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 自此后在蘇州作
- 遙思九城陌,擾擾趨名利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郡中即事
- 書報九江聞暫喜,路經三峽想還愁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
- [裴年九十余,王八十余,予與夢得俱七十,合三百余歲,可謂希有之會也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雪暮偶與夢得同致仕裴賓客王尚書飲
- 臘月九日暖寒客,卯時十分空腹杯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藍田劉明府攜酎相過與皇甫郎中卯時同飲醉后
- 自從九月持齋戒,不醉重陽十五年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閏九月九日獨飲
- 門嚴九重靜,窗幽一室閑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禁中
- 若不九重中掌事,即須千里外拋身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歲暮寄微之三首
- ]河車九轉宜精煉,火候三年在好看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天壇峰下贈杜錄事
- 朝游九城陌,肥馬輕車欺殺客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送張山人歸嵩陽
- 八月九日正長夜,千聲萬聲無了時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聞夜砧
- 夜上九潭誰是伴,云隨飛蓋月隨杯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宿龍潭寺
- 前年九日馀杭郡,呼賓命宴虛白堂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九日宴集,醉題郡樓,兼呈周、殷二判官
- 去年九日到東洛,今年九日來吳鄉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九日宴集,醉題郡樓,兼呈周、殷二判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