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陪臣九江畔,走馬來赴難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奉天酬別鄭諫議云逵、盧拾遺景亮見別之作
- 從容九霄上,談笑授陰符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奉天酬別鄭諫議云逵、盧拾遺景亮見別之作
- 鴻朧九闕相玉皇,鈞天樂引金華郎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飛龍引
- 高陳九州力,百道驅(qū)歸東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涂山懷古
- 靈芝九折楚蓮醉,翾風(fēng)一嘆梁庭秋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將進(jìn)酒
- 虞韶九奏音猶在,只是巴童自棄遺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閑居雜興五首
- 去年九日在衡陽。 -- 出自宋·李綱·江城子·去年九日在衡陽
- 野積九江潤,山通五岳圖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洞庭湖
- 學(xué)奧九流異,機玄三語同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傷王七秘書監(jiān)寄呈揚州陸長史通簡府僚廣陵
- 永和九年刺海郡,暮春三月醉山陰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桂州三月三日(一作桂陽三日述懷)
- 猶有九華知己在,羨君高臥早回頭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獻(xiàn)錢塘縣羅著作判官
- 杳杳九嵕深,沈沈萬靈肅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仲秋朝拜昭陵
- 終待九成奏,來儀瑞吾君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感寓
- 獨鶴九霄翼,寒松百尺條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送岳州溫錄事赴任
- 不識九衢塵,終年居下泂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和襲美添漁具五篇·箬笠
- 刻削九琳窗,玲瓏五明扇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·太湖石
- 今來九州內(nèi),未得皆恬然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·崦里
- 朝趨九韶音,暮列五鼎食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雜諷九首
- 升壇九城陌,端拱千秋年。 -- 出自唐·劉希夷·謁漢世祖廟
- 詩人九日憐芳菊,筵客高齋宴浙江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九日宴浙江西亭
- 明朝九衢上,應(yīng)見玉人車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酬秘書元丞郊園臥疾見寄
- 人行九州路,樹老五陵間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茂陵村行贈何兆
- 還將九成意,高閣佇芳音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簫
- 寧似九州分國土,地圖初割海中流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鴻溝
- 第十九卷 -- 出自唐·張祜·橫吹曲辭·白鼻騧
- 唐朝九相青氈舊,為報新堤早筑沙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鷓鴣天·當(dāng)日名駒產(chǎn)渥洼
- 已向九霄橫鶚?biāo)],詞埸獨步花生筆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江紅·學(xué)富胸襟
- 行副九天隆眷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西江月·一夕涼浮如水
- 會有九男事帝,誰夸七子成行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清平樂·梅兄梅弟
- 鑄金九牧天儀睟,紺殿矗千楹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(dǎo)引·石文應(yīng)瑞
- 簫韻九奏鳳來翔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(dǎo)引·母儀天下
- 夾道九鸞飛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(dǎo)引·寶圖全盛
- 簫韶九變皇靈格,嘏告顯深慈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(dǎo)引·天儀安豫洽無為
- 鈞韶九奏度春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(dǎo)引·皇家盛事
- 聞?wù)f九重飛紫詔,想鳴珂、日晚朝天闕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賀新郎·四海文章伯
- 佇看九重,迅馳三節(jié),詔促還丹陛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醉蓬萊·慶長庚協(xié)夢
- 七返九還,工夫到後,還我舊時年少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永遇樂·萬法由心
- 家鄰九曲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木蘭花/玉樓春
- 清江九曲,一棹破煙昏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促拍滿路花
- 曾侍九重筆橐,暫剖一州符竹,人謂屈公材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水調(diào)歌/水調(diào)
- 十個九個守,頑空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步步嬌·休執(zhí)性為真
- 涼秋九月霜華飛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合宮歌
- 四海九州沾惠澤,狼煙影里弄清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望江南 金完顏亮求仙,依托乩仙詞,見輿地
- 向曉九門開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導(dǎo)引 正隆六年六月駕幸南京林鐘宮
- 洞前九井皆湮沒,唯有荊榛繞廟壖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何侯洞
- 雖云九客沮,未足一客嗔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雜興
- 春風(fēng)九十日,一半已銷磨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十五日雪三首
- 故茲九節(jié)贈,用助老追逐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得陳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
- 十日九食齏,一日儻有脯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懷悲
- 位至九卿亞,年過七十春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衛(wèi)尉邵少卿挽詞二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