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1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句芒人面乘兩龍,道是春神衛九重。 -- 出自唐·閻朝隱·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宮應制
- 君不見溫家玉鏡臺,提攜抱握九重來。 -- 出自唐·張宏纮·雜曲歌辭·行路難
- 玉皇曾采人間曲,應逐歌聲入九重。 -- 出自唐·盧貞·雜曲歌辭·楊柳枝
- 平橋御水破冰痕,忽覺東風遍九門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立春內中帖子詞·皇后閣
- 螃家春色年年好,萬壽觴前奏九韶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立春內中帖子詞·皇帝閣
- 玉符初解自逍遙,暫駕安車近九霄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和致政太師潞國文公賜燕玉津園感恩述懷
- 寒交玉佩趨三殿,曉拜珠旒下九天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和劉原甫舍人雪霽早朝
- 飄飄瑞雪下山川,散漫輕飛集九埏。 -- 出自唐·宗楚客·奉和圣制喜雪應制
- 銀河南渚帝城隅,帝輦平明出九衢。 -- 出自唐·韋元旦·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
- 莫言一舉輕千里,為與三山送九仙。 -- 出自唐·武三思·仙鶴篇
- 鳳樓窈窕凌三襲,翠幌玲瓏瞰九衢。 -- 出自唐·馬懷素·夜宴安樂公主宅
- 當時不及三千客,今日何如十九人。 -- 出自唐·高拯·及第后贈試官
- 忽如蟬蛻不復見,雨壞茅齋八九椽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傷賈老
- 又不見荊州長史年七十,手提九鼎還唐家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和仲巽荊州大雪
- 合書時雨奏銀臺,潤澤從今遍九垓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喜雨應禱
- 蒙之憤懣久填臆,言賤不得通九重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知府吳龍圖
- 咄嗟彼叟何為者,浪負松本窮九陌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賣松翁
- 網羅遺佚三千載,采擷精華十九春。 -- 出自宋·范祖禹·和張蕓叟左司被賜資治通鑒
- 何時放出樊籠去,定似飛鴻上九秋。 -- 出自宋·范祖禹·原明官閒以余兼職良苦作詩見勞次韻二首·右
- 暮年烈士心方壯,雙鶻搏風向九秋。 -- 出自宋·范祖禹·和五十四翁登恩第后贈楊君章
- 太宗結發定天下,蹴踏九州惟九馬,太宗廣顙復高鼻,去驂九馬隨群帝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題賈表之所藏九馬圖
- 爭如廬阜香爐頂,坐看銀河落九天。 -- 出自宋·尤袤·題秋霜閣后山泉
- 胸中有意窮千古,筆下成章映九秋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贈樂仲恕
- 西湖久待公題品,莫遣波神妒九華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口號十首呈程殿撰
- 蛾眉自古偕三惑,虎旅何心待九攻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答高賓王
- 瑤花已兆食四鬴,沉炷為通天九關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袁憲雪二首
- 彩衣尚念親三釜,芝檢終當歲九遷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常熟感舊
- 紅云六月炎蒸處,慶作商霖澤九垓。 -- 出自宋·李處全·蛻龍洞
- 讀書有眼月千里,愛士無方春九州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試院和李湛溪韻
- 三年長別不一見,十事欲言還九休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送洪司令赴闕
- 寒光定是連明漢,清氣都疑貫九淵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將至嵩山遠觀瀑布
- 霜發羽人逢白叟,間歲已聞踰九九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精思觀崔道士授劍柏中劍常吼若雷
- 君臣難遇真千載,岸谷誰知舊九原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商高宗陵廟詩
- 古昔詩客長風騷,云間野鶴鳴九皋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詠齋詩
- 詔賜閶闔濯龍宮,聲掩景陽聞九重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鍾山鐘
- 當時同列繼登用,獨先朝露歸九原。 -- 出自宋·鄒浩·磅大受赴選天官
- 更期香火深寒夜,坐使飛花墜九天。 -- 出自宋·趙企·上竺真辯師
- 岷峨潤眼長可人,清江水綠如九親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登牛溪嶺
- 季咸再見應茫然,壺子而今藏九淵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贈術士羅公弼
- 書冊入眼萬花纈,石泉冰腸河九曲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予宿承德日夜苦霪雨擬金筌賦六韻呈陳居中
- 鯨牙浪闊傾三峽,鵬背云高負九霄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次韻國村送游黃山之作二首
- 當時不與人間充,應有文風靜九州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過留侯廟
- 逢人但說逃禪晉,句里風煙帶九秋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史德夫作渚云亭蘇養直有詩余初未識蘇次共韻
- 清新氣味經三沐,煅煉工夫到九還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申伯坐上屢成佳語句獨未見和德久貽信中之作
- 鴻鵠不作三年飛,乘秋逸興高九嶷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送蕭德洪赴試建安
- 從來說法無人會,寂寂空山謾九年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面壁庵
- 凜然風韻老尤癯,方寸經營包九區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鄰家翁挽辭二首
- 醉中我欲呼風伯,一掃陰霾霽九州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次韻王信州三首
- 四弦對客追三疊,萬喚令人憶九江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成彥女奴琵琶
- 自聞君來天亦喜,急掃陰霾霽九州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寄李狀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