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1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臨風放出丹山鳳,多謝簫韶奏九成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頌古五十五首
- 只將一疏傳天下,大覺驢年識九峰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游九峰
- 樂歸隱兮百鳥銜花,尸凈土兮九蓮奪胎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贊華長老真
- 曉來瑞氣郁蔥蔥,流出恩波自九重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偈頌七十六首
- 馬師問處沒蹤由,或示三冬話九秋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范·次韻題大梅常禪師塔
- 如趨仙府經(jīng)三島,似入天門徹九重。 -- 出自宋·釋曇穎·游上雪竇
- 棒頭正眼明如日,凜凜清風廓九垓。 -- 出自宋·釋咸杰·偈公六十五首
- 好將一滴梅溪水,為雨為霖遍九垓。 -- 出自宋·釋咸杰·贈閩清黃釋褐初赴上庠
- 最憐一種身難屈,燕雪餐氈十九年。 -- 出自宋·釋行海·抱節(jié)
- 仙源佛窟有天臺,今古嘉名遍九垓。 -- 出自宋·釋延壽·武肅王有旨石橋設齋會進一詩
- 這回不在身邊立,休說清風偏九垓。 -- 出自宋·釋云賁·頌古二十七首
- 破燈盞裹已無油,放去光明照九州。 -- 出自宋·釋云岫·頌古十首
- 忽雷破蟄起平地,赤腳踏虹登九霄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叢林參飽三條篾,云夢等閑八九吞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珊瑚枝上玉花開,風遞清香遍九垓。 -- 出自宋·釋子淳·頌古一○一首
- 云重重又水重重,步不曾移到九峰。 -- 出自宋·釋祖欽·偈頌七十二首
- 小庵小舍小叢林,土地何須八九人。 -- 出自宋·釋祖元·偈一首
- 何人騎鶴上瀛洲,清影明波正九秋。 -- 出自宋·舒坦·和劉珵西湖十洲·月島
- 身心自縛似芭蕉,安得凌風歷九霄。 -- 出自宋·舒岳祥·苦牙動詩
- 微臣所貴無他物,唯獻新譸十九章。 -- 出自宋·四錫·乾明節(jié)祝圣壽
- 樂毅小帖排銀鈞,天馬歷埤無九州。 -- 出自宋·宋無·梁隆吉遺憑筆并詩答以長句
- 知師道師神龍記,莫漫騰空去九天。 -- 出自宋·宋無·湘竹杖寄無住
- 何人解愛中徽上,秋思頭邊八九聲。 -- 出自宋·宋孝宗·題周文矩合樂士女圖
- 慮終不及傳家事,獨有忠言貢九關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司徒侍中杜正獻公挽辭五首
- 仙巾縹緲尊三弁,環(huán)帶玲瓏襲九章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和王禹玉相公三月十八日皇子侍宴長句三首
- 間揮綠綺歌三樂,靜玩韋編誦九師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方公說通直見示與小子京和答棋詩四篇因次本
- 清規(guī)素履知無晦,金刻雄文賁九原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贈太師中書令王公挽辭二首
- 蝸廬何幸紆千騎,螢燭多慚對九枝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太平守梅學士隔闊累年會遇京口喜道舊故特枉
- 先春入貢來千里,中使傳宣下九重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次韻孔學士密云龍茶
- 臺前康樂翻千葉,井上仙翁煉九還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和錢塘周寺丞游南山
- 太官供罷頒三吏,東合開時詠九華。 -- 出自宋·蘇頌·太傅相公以梅圣俞寄和建茶詩垂示俾次前韻
- 藕絲帖體沈香熨,清瘦纖柔傷九春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節(jié)婦吟
- 遙知莫不任運力,鏃筈仰笑沖九天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刺少年行
- 雖知香臭在得喪,一朝十獲歲九遷。 -- 出自宋·孫邦·和史經(jīng)
- 未同子美投三賦,且為靈均釋九歌。 -- 出自宋·孫嵩·和謝虛谷
- 酒間健筆能千字,胸次圓機綜九流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再答陳同年游字韻紀龍巖之集
- 千峰影底鳴雙澗,三伏日中含九秋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與趙伯藏信叟游天衣寺
- 山光水色借春妍,登盡參差下九天。 -- 出自宋·唐文若·題紹興煥文閣
- 欲知今歲好生朝,召節(jié)翩翩下九霄。 -- 出自宋·汪應辰·陳經(jīng)略生朝四首
- 山家相約休樵采,十哲人中第九人。 -- 出自·王賓·子游墓(海隅山上。史記·吳世家注:仲
- 正當許下迎天子,玉樹生埋在九泉。 -- 出自·王賓·孫王墓(盤門外三里)
- 山川如幻閣長秋,一島飛來伴九洲。 -- 出自宋·王旦·十洲閣
- 禁苑未知湖海樂,生綃寫取獻九州。 -- 出自宋·王旦·十洲閣
- 我亦正宮懸,非君更全堵,往作九奏歌,屈指為君數(shù),矧今獨壯年,獻爵未酬旅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和尹少稷經(jīng)干
- 追風定見驥千里,鳴野今聞鶴九皋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民瞻再作詩復以前韻酬之
- 刺史為民開陂湖,故跡猶傳堰九里。 -- 出自宋·王應麟·吳刺史廟
- 于今解職歸田里,指日丹書下九天。 -- 出自宋·王用·送樞密使樓先生還鄉(xiāng)
- 暑天何處避炎蒸,駕在蕭臺第九層。 -- 出自宋·王仲修·宮詞
- 且欲王命得守固,謄言狀事馳九閽。 -- 出自宋·王洙·重建峴山羊侯祠歌
- 知師吟戀煙村景,不肯回頭望九重。 -- 出自宋·王著·吟贈夢英大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