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13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鹍鵬溟北思千里,雞犬淮南盡九天。 -- 出自近代·寧調元·燕京雜詩
- 生前意氣動山岳,身后凄涼邈九原。 -- 出自明·王恭·雞公壟
- 橋頭日系青驄馬,惆悵當年蕭九娘。 -- 出自·陳獨秀·靈隱寺前
- 凌云端擬陳三策,魂夢那知隔九泉。 -- 出自宋·蔡沈·挽劉文安公
- 道人說合龍天出,未暇燃犀照九幽。 -- 出自宋·蔡肇·登多景樓
- 形模豈稱侍承明,不愿簫韶聽九成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次楊國材韻
- 飄然便作乘風想,不待丹成到九天。 -- 出自宋·車柬·宿沖佑觀
- 百鏈精剛鷗冶手,一仗尚能清九有。 -- 出自宋·陳長方·古劍行
- 羨公此行登仙去,蜚聲直上徹九重。 -- 出自宋·陳棣·送李明甫召除奉常簿
- 救時豈料兔三窟,去國才知虎九關。 -- 出自宋·陳杰·聞履齋丞相再論貶
- 我朝正有二三老,地位向妨八九分。 -- 出自宋·陳杰·惡講義不遜者
- 君不見后世佳人號太真,坐令九鼎污胡塵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和徐紹奕昭君圖
- 近來善政稱三最,相繼清名照九秋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次泉守游郎中
- 云臺貂冕成堆土,釣瀨羊裘照九秋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釣臺
- 經旬不見嶙峋面,雨施云行到九州。 -- 出自宋·陳宓·雨晴見山
- 蒼梧何如出飛雨,不崇朝兮蘇九土。 -- 出自宋·陳尚文·題江國錄先生石室
- 似聞天語傳中使,行告廷臣設九賓。 -- 出自宋·陳棠·建炎丞相成國呂忠穆公退老堂
- 斂藏先用肅如秋,次第陽和遍九州。 -- 出自宋·陳文蔚·歸鉛山正叔復用前韻和答之
- 松篁一徑夾長蛇,云錦重重肅九華。 -- 出自宋·陳元晉·紀游再用前韻
- 弓疲矢盡三千里,節弊衣穿十九年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題蘇李泣別圖二首
- 從容宰席調天紀,協氣從頭遍九垓。 -- 出自宋·戴木·賀杜清獻入相
- 世上洞天三十六,縉云第二十九區。 -- 出自宋·丁宣·仙都山
- 人生聚散真萍梗,咫尺應能見九州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復用韻以見別情
- 生平未快荊州朱,有淚空令落九泉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挽翟親
- 卷懷經濟藏三徑,震起聲音滿九皋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奉壽季章大參相公
- 父母夫妻子婦孫,一奴一婢成九口。 -- 出自宋·方逢辰·田父吟
- 相逢不少酒一杯,大勝能成丹九轉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白云山房次韻馬道士虛中三首
- 臥冰公相舊家聲,紀載鏗鏘樂九成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讀太原王氏家記二首
- 長年役役魚千里,末俗悠悠虎九關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許大初見贈二首
- 時違運往豈無才,老氣崢嶸隘九垓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送孫君文還桐廬二首
- 饒君遒緊日千篇,未辦驪珠出九淵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雜書五首
- 吾衰久矣公猶健,好控飛車跨九州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孫元京見過言詩
- 一從鼙鼓沸煙塵,十士相逢八九貧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十月六日小酌以自寶此身方有壽分韻得身字
- 射堂后圃傍東隅,舊日文公畫九區。 -- 出自宋·方來·重新九區亭
- 卻嫌松菊荒三徑,故乞絲綸下九天。 -- 出自宋·傅察·杜無逸留別次韻三首
- 流虹啟圣際千年,湛露洪恩下九天。 -- 出自宋·傅察·天寧節后筵口號
- 佩環寂寂中庭曉,時有胎禽唳九皋。 -- 出自宋·蓋經·游大滌洞天
- 孤臣泣血無他請,愿把奸臣訴九天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孤憤吟十三首
- 區中無由舒眼界,欲上云峰觀九派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五月六日約諸友游北山舟已具而予偶不能出諸
- 咨余暮齒依蒲柳,見君無門慚九九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次韻劉養源見寄
- 偶乘青帝出蓬萊,劍戟崢嶸遍九垓。 -- 出自宋·掛笠道人·詩一首
- 云封舜冢杳難尋,徒取箾韶索九陰。 -- 出自宋·郭鳳·舜廟
- 不知此夜為誰好,一曲長歌動九垓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和元守中秋月夜韻
- 吁嗟蘭德已云翩,空見佳城在九原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王夫人挽詞
- 楊花飛雪奈愁何,且為湘纍賦九歌。 -- 出自宋·郭輿·贈王元之出知黃州
- 蓬萊境界隔風煙,一帶銀河接九天。 -- 出自宋·何行·龍泉觀
- 人間科第不屑就,直使聲名聞九重。 -- 出自宋·壑大·西湖為陳世崇餞行
- 一琴一鶴一扁舟,南北東西更九州。 -- 出自宋·胡斗南·題汪水云詩卷十首
- 西梁萬里何時到,爭似懷沙入九泉。 -- 出自宋·胡枚·句
- 不因潔白身清凈,安得靈根孕九疑。 -- 出自宋·黃甲·白孩兒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