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12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
- 夜潮分卷三江月,曉騎齊驅九陌塵。 -- 出自唐·章碣·寄江東道友
- 雖近曲江居古寺,舊山終憶九華峰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題慈恩寺默公院
- 稼艷算無三月盛,殘紅更向九秋芳。 -- 出自宋·潘閬·維揚秋日牡丹因寄六合縣尉郭承范
- 曉煙離菊嫩,宵露畹蘭紅,重九登高會,歡娛處處同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奉和御製重陽五七言詩
- 震澤析酲千樹橘,華亭驚夢九臯禽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寄劉秀州
- 北斗城南太乙祠,羽人多著九霞衣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次韻和承旨侍郎宿齋太乙宮之什
- 鄉國馳名幾十春,鳴臯一旦九天聞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次韻和致仕李殿丞寅見寄之什因以紀贈
- 彩筆時批尺一詔,直廬深在九重天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省中當直書懷呈諸同舍
- 別墅已荒三徑草,素衣猶化九衢塵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送張蛻秀才
- 再命便為千室宰,于飛又出九重城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送章頔寺丞之巴陵
- 云幕杯盤三省近,星郵章奏九門通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梁四諫議知鳳翔府
- 畢萬山河千里迥,亞夫鐘鼓九天來,必鞬前隊射雕手,載筆初筵倚馬才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大名溫尚書之任
- 隴右行收萬里地,關中坐致九年儲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鄭工部陜西隨軍轉運
- 云移碧海三山近,月破中天九陌開。 -- 出自宋·葉夢得·鷓鴣天·夾路行歌盡落梅
- 夜半蕊珠重命宴,鳴鞘聲落九霄中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元夕端居感事四絕句
- 惟有角聲吹不斷,斜陽橫起九峰樓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池州弄水亭
- 青銅峽里韋州路,十去從軍九不回。 -- 出自宋·張舜民·西征回途中二絕
- 醫國未能三折臂,憂時空費九回腸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無題
- 憶昔聯名唱行殿,一日聲華九垓遍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送弟士季赴永春
- 水淫兮石齧,田碻磝兮一跬九折。 -- 出自宋·黃簡·犁春操為謝耕道作
- 解將天上千年艷,換得人間九日黃。 -- 出自宋·康與之·鷓鴣天
- 道人只問丹砂井,隱客猶尋九節蒲。 -- 出自宋·康與之·鶴舒臺
- 料想已成同水鏡,任他胸次九疑山。 -- 出自宋·李呂·題游少張逸老軒
- 我已經營謝公屐,竚君好去九遷官。 -- 出自宋·李呂·次黃象之韻
- 常瞻南極畫圖中,壽相偏宜九節筇。 -- 出自宋·李呂·千四一侄見贈筇竹杖以詩謝之
- 從此拱辰非厚夜,月明鐘鼓九霄聞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吳公路作功德院記成同居安入山書丹
- 意氣胸中千里駿,文詞筆下九光霞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次彭資深韻
- 會須酌此同翱翔,或凌剛風九天上,或泛弱水三山傍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寄茶與二劉
- 南高峰對北高峰,十里荷花九里松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西湖舊夢
- 年年常是犯凝寒,換骨曾憑九轉丹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梅花十絕追和張文潛韻
- 田均稅斂千年利,福及瘡痍九郡同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送淮西轉運判官李彥恢還朝
- 矍鑠儀形千歲鶴,扶搖風力九霄鵬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福帥生朝二首
- 往昔升平客大梁,新煙然燭九衢香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
- 活國未逢三折臂,憂時空轉九回揚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次韻送友人過山陰郡時夜別於舟中
- 千言自我一聞悟,十駕從渠九折艱。 -- 出自宋·趙彥端·昆山呂正之三男子連中神童科蓋奇事也建康嚴
- 黃花紅葉,輸香泛滟,恰過重九。 -- 出自金·段克己·水龍吟 壽舍弟菊軒
- 南徼旌旗萬里回,中天城闕九重開。 -- 出自元·傅若金·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
- 黃河西來如線走其下,齊州九點煙滅蒙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太山篇
- 寧為不雛,死作兩孤,不愿八九子為秦烏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別鵠操
- 自言矮瓠不食酒,惟貯先天九宮數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洪州矮張歌
- 璣天道人雙眼青,見之不減九節藤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簫杖歌
- 讀書萬卷愁無成,負此長身九尺如長城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趙公子舞劍歌
- 錦囊穎脫千年兔,斑管光搖九尾龜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回上張太尉(一云“謝賜玳瑁筆見征楚國公碑
- 我有干時書愿上,草茅望闕九天長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送貢侍郎和糴還朝兼柬李治書同年(二首)
- 遠使正持三楚節,舊游曾扣九江船。 -- 出自明·何景明·長安驛
- 自從出了朱皇帝,十年倒有九年荒。 -- 出自明·明無名氏·鳳陽花鼓
- 計日楚才封事上,君王深見九邊情。 -- 出自明·謝榛·送李給事元樹奉使云中諸鎮
- 誰兼將帥為天子,共喜文皇九葉玄。 -- 出自明·徐渭·駕歸自閱群望于衢恭賦(三月三日)
- 百年未盡四千日,來歲還周九十春。 -- 出自明·楊基·七月三十日祖母初度時年八十九
- 張衡《四愁》吟斷,宋玉《九辯》悲窮。 -- 出自明·楊慎·禺山傳五岳山人任少海書札兼致問訊因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