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在第12個字的詩句
九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
- 能卷塵心三曲水,欲迷客眼九嶷山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陳君舉飯余倉司之五峰閣移坐臨檐口占舉似
- 水土既調三極泰,文武畢備九區平。 -- 出自隋··郊廟歌辭·祭神州樂章·舒和
- 諸司人盡馬蹄稀,紫帕云竿九釘歸。 -- 出自唐·鄭畋·下直早出
- 晝短莫吟千歲燭,年豐聊看九華燈。 -- 出自宋·胡銓·乙未元夕坐有用東坡上元韻二首
- 深計謾夸三窟固,游魂難返九原空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過故將第
- 佛法曉敷三藏秘,帝恩春及九原深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吳僧日章講師赴召修蔣山普度佛事既罷東歸送
- 沅湘草木共憔悴,幽蘭何足九畹滋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題鄜州牡丹
- 離別蹉跎歲月深,故人帶未九環金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寄溫倅江十四
- 橋頭鋪遍中秋月,樓上吹殘九日花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送邢子強還洛
- 風射蛟冰千片斷,氣沖魚鑰九關開。 -- 出自唐·沈佺期·奉和立春游苑迎春
- 楚水薌溪生死地,英靈上訴九原知。 -- 出自宋·徐元杰·挽都大王郎中二首
- 但覺夢回深夜爽,不知身在九宵眠。 -- 出自宋·徐元杰·直宿禁中
- 歷歷口開天下事,直聲元是九重知。 -- 出自宋·徐元杰·送畏齋何監簿添倅解替東歸
- 也曾觀萬舞,鋪陳商頌,曾聞九奏,制作堯章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沁園春·余少之時
- 憶昔春郊共踏青,十人中已九凋零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憶昔
- 祝公相業追元佑,二虜來王九扈豐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再和二首
- 便有鳳從千仞下,更無虎守九重門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七十九吟十首
- 空空都沒一行書,行行徒矜九尺軀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書事二首
- 道是全人吾豈敢,溫公才做九分人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和吳警齋侍郎二首
- 辜負持螯把杯興,暮年十日九清齋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二月八日二首
- 偶賦東風御柳詩,流傳誤柬九重知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和竹溪懷樗庵二首
- 櫻筍登盤節物新,一筇踏遍九州春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上巳
- 遙憐鐘阜諸峰好,閑鎖行宮九十年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真州北山
- 漢廷可是無驍勇,刺彘須煩九十翁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轅固
- 全閩飛最一年馀,丹鳳銜書九天至。 -- 出自宋·徐璣·壽曾漕
- 夏夜僧窗淡月籠,新涼絕類九秋中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次招客見贈韻
- 拂煙披月羽毛新,千里初辭九陌塵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成名年獻座主仆射兼呈同年
- 靜語乍臨清廟瑟,披風如在九層臺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回于道中寄舒州李玨相公
- 知在禁闈人不見,好風飄下九天香。 -- 出自唐·趙嘏·訪沈舍人不遇
- 丹鳳晝飛群木冷,一龍秋臥九江清。 -- 出自宋·譚用之·貽南康陳處士陶
- 盡把凡情丟卻去,方能直上九重天。 -- 出自清·洪秀全·誡曾玉璟
- 君葺城樓望九峰,我能遍踏九芙蓉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池陽四詠
- 秋花迎杖千叢麗,法曲傳觴九奏長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恭和御制幸秘書省詩二首
- 棋色應同三昧色,牡丹何似九秋丹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頃創棋色之論邦衡深然之明日府中花會戲成二
- 當年給札踏金鑾,重到依然九月寒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紹興庚辰九月二十三日與浙東權帥同年程龍圖
- 洗印先經三峽寺,觀風遍踏九華山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送韓希道移漕江東
- 要令快草三千牘,故借泠然九萬風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劉韶美監丞以予發策玉堂小詩送筆墨云腹囊英
- 藉令十此如彭祖,亦是雞窠九世人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永豐監稅黃思義寫予真于大椿之下戲題
- 風將好夢到蘭亭,驚覺虛檐九子鈴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清明二絕
- 中有老仙擾白龍,藕花冠巾九節筇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羅浮高壽崔制置
- 多謝山人遠祝延,壽杯仍是九龍泉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公綽示及生日以九龍泉為壽依韻奉答
- 林中夜半雙臺月,洲上春深九里花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思桐廬舊居便送鑒上人
- 四十年來多少人,一分零落九成塵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貽曦上人
- 剔皮刺血誠何苦,為寫靈山九會文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贈寫經僧楚云
- 感通未合三生石,騷雅歡擎九轉金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酬張相公見寄
- 手風慵展一行書,眼暗休尋九局圖。 -- 出自唐·韓偓·安貧
- 骨肉萍蓬各天末,十度附書九不達。 -- 出自唐·李群玉·寄短書歌
- 短艇閑思五湖浪,羸蹄愁傍九衢塵。 -- 出自唐·羅鄴·長安春夕旅懷
- 須存彭壽千年在,終見茅公九轉成。 -- 出自唐·羅鄴·獻池州庾員外
- 欲駐如今未老形,萬重山上九芝清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送道友游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