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在第12個字的詩句
久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
- 洛邑從來號別都,能容無狀久安居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依韻和宋都官惠鬯棕拂子
- 為報遠(yuǎn)山休斂黛,這般情意久闌珊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秋日登石閣
- 福微藝廣終須貴,靠福無能久不高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詠世
- 鹙子猶應(yīng)昧此緣,室中那有久如天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次韻無極以道寄金山寺佛監(jiān)五絕三
- 沙行水宿幾江南,石斗龍求久已諳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魚溝遇大水
- 想君清興聊堪發(fā),遣我憂心久欲夷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次韻韓求仁南臺朝請晚過南湖見寄
- 試作文殊問居士,從今一飯久如消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次韻蘇中丞喜文潛病間
- 白虹晝下昆侖頂,半入青林久不回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開先寺前望瀑布
- 有田二頃復(fù)何求,長恐斯言久不酬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次韻俞路分見寄
- 與君世好自比鄰,豐悴相從久更親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贈周秀才二首
- 今回不辨終朝語,此去無端久疾痊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寄子開
- 寧為雞口官無小,欲試牛刀久要新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馮翊宋令
- 行逢凈社論余習(xí),為說登臨久廢吟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陳詢秀才歸徐
- 自憐久快屠門嚼,欲往安能久茹芝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和張次道再游翠巖之作
- 有愧野人能自在,塵樊束縛久低徊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和南豐先生西游之作
- 渺宇宙、多少關(guān)心,留取功名久遠(yuǎn)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寶鼎現(xiàn)·玉宸凝眷
- 本來未有十日別,已似故知久別遇他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老興行慈云醉中
- 越庠素號多俊髦,博士一飯久為妄者饕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送陳笠峰路教之燕
- 客里清尊惟有淚,枕邊歸夢久無家。 -- 出自·沈祖棻·浣溪沙·庭院秋多夜轉(zhuǎn)賒
- 可是梧桐長得地,也應(yīng)葵藿久傾心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朝陽
- 飛蓬轉(zhuǎn)野初無定,瘡雁驚弦久未高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答常山屯田張中行寄贈
- 昔駕軺封北護(hù)邊,已慚星鬢久凋年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次韻天平觀文龐相公以久留塞下見寄
- 陜樓重倚望軒城,百感中來久未平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和武宣徽陜樓晚望有懷舊游
- 禁溝花咽先聞溜,馳道沙平久未泥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馬上遇雨
- 光侵病鬢都成白,寒著酡顏久未紅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望仙亭置酒看雪
- 三嘆來章深意在,肯容冠綬久生塵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祗答提舉觀文丁右丞
- 綠發(fā)如云艾綬青,弦歌百里久沈英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寄贈高知縣
- 瘢逢美玉終能治,曲訴幺弦久未平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見寄
- 月樞殘白伴征輪,雪嶺蕭蕭久墊巾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澠池道中
- 一廛受地今難繼,三徑懷歸久欲耕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自海至楚途次寄馬全玉八首
- 曉鏡不須催白發(fā),潘郎秋鬢久蕭然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悼亡九首
- 紫髯舊宮誰復(fù)游,鼎峙雄心久蕭瑟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偶書三首
- 千年遺事無人問,館后高眠久屬僧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厄臺寺三首
- 人間翩翩輕薄子,交友暫爾久則渝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寄余五十五
- 楊君冢木已蕭蕭,筆墨遺文久寂寥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奉議楊君予姊丈也廉靜樂道不交世俗造道微妙
- 文章送老甘無用,魚鳥從游久息機(jī)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寄蔡彥規(guī)兼謝惠酥梨二首
- 弟子解疑常隱幾,輪人能笑久觀書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將赴上庠偶成
- 少年詞筆動時人,末俗文章久失真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歲暮福昌懷古四首其三{李賀宅}
- 醉吐相茵君勿恃,邴公遺事久寥寥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戒醉
- 當(dāng)?shù)乐扉T白晝扃,高堂歌吹久無聲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京師廢宅
- 他日江湖片帆去,白頭青鏡久相期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永城道中
- 學(xué)道愛君甘淡薄,倦游嗟我久留連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送復(fù)守張坰朝奉罷歸
- 貧病無疏我與君,不知何事久離群! -- 出自唐·馬戴·邊館逢賀秀才
- 有昏嫁兮嬰纏,綿歸來兮已久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送陸潛夫往茅山賦得華陽洞
- 塵埃滿眼逢何晚,氣類相期久合堅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謝成父
- 至愚不學(xué)常如足,盛德之充久自彰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贈孫莘老
- 況望三釜家無饑,吾於二子久所知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送曹杜赴試禮部
- 卻笑華清夸睡足,只今羅襪久無塵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海棠
- 天公憐我欲元鄰,得近芝蘭久益芬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送巨中教授解官
- 階前紫玉似人長,可怪龍孫久未驤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靈芝觀上人房植紫竹一本覆屋其上以庇朝日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