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在第9個字的詩句
中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蕭蕭車馬悲,祖載發中堂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送終
- 獨留不得還,欲去結中腸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送終
- 還因送歸客,達此緘中素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同長源歸南徐,寄子西、子烈、有道
- 一朝愿投筆,世難激中腸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始建射侯
- 岸上種蓮豈得生,池中種槿豈得成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橫塘行
- 一夕南宮遇,聊用寫中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寄職方劉郎中
- 神交不在結,歡愛自中心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送洛陽韓丞東游
- 晨坐枉瓊藻,知子返中林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答馮魯秀才
- 親燕在良夜,歡攜辟中闈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酬元偉過洛陽夜燕
- 但見白云合,不睹巖中春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山行積雨,歸途始霽
- 豈戀腰間綬,如彼籠中禽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雨夜宿清都觀
- 感秋意已違,況自結中腸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發廣陵留上家兄,兼寄上長沙
- 聊登石樓憩,下玩潭中魚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至西峰蘭若受田婦饋
- 勢從千里奔,直入江中斷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西塞山
- 嬋娟昨夜月,還向波中見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再游西郊渡
- 還從靜中起,卻向靜中消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詠聲
- 思懷在云闕,泊素守中林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灃上對月,寄孔諫議
- 雕螭刻篆相錯盤,地中歲久青苔寒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信州錄事參軍常曾古鼎歌
- 輝光何所如,月在云中黑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雜體五首
- 絕嶺夜無家,深榛雨中宿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采玉行
- 殘花猶待客,莫問意中人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贈李儋侍御
- 兀兀山行無處歸,山中猛虎識棕衣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寄廬山棕衣居士
- 仿佛覯微夢,感嘆起中宵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感夢
- 但覺年年老,半是此中催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詠夜
- 還思洛陽日,更話府中人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贈崔員外
- 授衣還西郊,曉露田中行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郡齋感秋,寄諸弟
- 遙聞擊鼓聲,蹴鞠軍中樂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寒食后北樓作
- 禁旅下成列,爐香起中天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觀早朝
- 鑄鏡廣陵市,菱花匣中發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感鏡
- 雖為賞心遇,豈有巖中緣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郡齋移杉
- 猶存袖里字,忽怪鬢中絲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揚州偶會前洛陽盧耿主簿(應物頃貳洛陽常有
- 郊途住成淹,默默阻中情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善福閣對雨,寄李儋幼遐
- 送君都門野,飲我林中樽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送李十四山東游(一作山人東游)
- 城根山半腹,亭影水中心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酬秦征君、徐少府春日見寄
- 周覽京城內,雙闕起中央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登樂游廟作
- 還憶郊園日,獨向澗中聞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始聞夏蟬
- 為嚴將軍頭,為嵇侍中血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正氣歌
- 一朝蒙霧露,分作溝中瘠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正氣歌
- 靜傳方外學,晴寫獄中詩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賦
- 自分身為虀粉碎,虜中方作丈夫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紀事
- 昔為江上潮,今為山中云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山中感興三首
- 冰壺光滿魚龍轉,笑中低舞玉釵燕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古樂府
- 叫呼人不應,宛轉水中央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五月十七夜大雨歌
- 小樓今夜笛,莫向月中吹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別謝愛山
- 出使義不屈,持節還中郎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白溝河
- 南冠鄭大夫,北窖蘇中郎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壬午
- 千年一邂逅,共調風中琴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題宣州推官廳覽翠堂
- 宿云蔽層空,浮潦迷中州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發鄆州喜晴
- 迷途呼不應,如在盤中旋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高沙道中
- 春里看花須款款,雨中剪韭且陶陶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和韻送逸軒劉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