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在第11個字的詩句
中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
- 相逢草草,共吟詩、同醉杯中之物。 -- 出自宋·汪晫·念奴嬌·相逢草草
- 看此山大小,風流晉宋,眼中余子,苦自侏儒。 -- 出自宋·程珌·沁園春·君有新詞
- 鄉人借問碧雞使,萬卷書中一老翁。 -- 出自宋·李劉·送甥回崇仁
- 戲將鹖弁博緇衣,般若叢中剩作癡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調云岑
- 好從休處求安逸,莫向閒中覓住持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調云岑
- 月腹一寸能郭索,黃流在中自濡殼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糟蟚蚏送葺芷
- 西風摵摵草蟲鳴,萬夾叢中詫瑞蓂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食豆莢
- 偶來浦口芰荷香,綠葉叢中睡一場。 -- 出自宋·薛師石·漁父二首
- 其間更有真同處,道義場中無別香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鷓鴣天·夫子同年第太常
- 新詩妙處古人過,節制場中老伏波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李參政秋懷十絕
- 坎離互處靈根峙,剝復機中碩果存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李參政生日
- 羲皇弭節前余路,日景方中未迫崦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李參政所和五絕句韻因以為詩
- 玄天黃露真顏色,金步搖中顫舞娃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李參政折贈黃香梅與八詠俱至用韻以謝
- 笑看海上兩蝸角,閒禿山中千兔毫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知常德袁尊固監丞送別四詩
- 君不見富公在青州,多於中令廿四年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王總領生日
- 流年苦被雪霜催,以有山中自四時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李德秀致政以其生日前一日約士友至長慶院訪
- 坎離合處靈根峙,剝復機中碩果存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虞萬州生日
- 是間消息君知得,看盡區中浪白頭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肩吾生日以三絕為壽
- 上有蒼蒼之高天,卒然叫中呼不可待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送鄭侍郎四川制置分韻得蓋字
- 春風坐上白云屨,玉鑒光中明月珰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約任千載大卿同王萬里楊仲博汎湖任賦二詩和
- 榮枯境里自殊觀,造化機中無別香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監試潼川提刑張兵部有懷家山木犀
- 自荊入蜀路險絕,墨猿聲中膽欲折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飛雪亭
- 譬如南物皆相見,又如日中纖微靡不炤,亭亭當當亦綽綽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南閣行
- 更將四七隨天旋,常以昏中殷四序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七夕南定樓飲同官
- 家聲燁燁自乾淳,王謝門中著此身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潼川路施運判生日
- 自庵寂寥無可贈,贈以庵中一個自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兄子高赴廷對
- 朅來談笑上紋楸,龜頭局中虎口著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趙制置制勝軒詩
- 一觴遮莫霜天藍,梅角聲中更少延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燕新利路李運使致語口號
- 升於正處元為利,坎到盈中乃識時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應提刑以十五日和韻見示再次韻
- 栗留枝上春風思,鶗鴃聲中曉屐痕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題李彭州南亭
- 翠云影外來金母,紅霧香中擁玉皇。 -- 出自宋·真德秀·瑞慶節集英殿宴致語口號
- 飯疏飲水復何求,道在胸中百不憂。 -- 出自宋·真德秀·題黃君貧樂齋
- 岸花影里鶯吟霧,江閣陰中燕受風。 -- 出自宋·劉學箕·鷓鴣天·山色都如歸興濃
- 園林雪后清孤甚,京洛塵中子細看。 -- 出自宋·劉學箕·和林處士梅詩八首
- 乃舉酒賦詩,玉鱗霜蟹,是中風味偏美。 -- 出自宋·劉學箕·哨遍·木葉盡凋
- 便一枕,莊周蝶夢,安樂窩中。 -- 出自宋·林正大·意難忘·洶洶松風
- 既窮海壖之炎天,當飲山中之流泉。 -- 出自宋·周文璞·水仙廟鼓吹曲四首
- 憑誰傳語桓司馬,句曲山中只白云。 -- 出自宋·周文璞·寄茅山道友三絕
- 安得山人一雙劍,走入云中看不見。 -- 出自宋·周文璞·劍客行
- 弟歸便著墮游冠,他時山中儻相見。 -- 出自宋·周文璞·贈趙子野歌
- 蒼顏相對曾相識,千佛經中記姓名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夔門邂逅同年汪丈議示詩和吟三首
- 使君文采郁卿云,聲利場中三沐薰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和程使君勞農仙拜揚子云像蔣丞相墳
- 飛幰輕輿御暖風,款門何中日憧憧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督堰至岷下借館南浦張叔全家臨別惠以潤石香
- 此印萬古元不刓,聚奎堂中儼衣冠,尚友謹勿輕杇墁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滿戌有日置酒還宮為諸友贈別
- 若將雁嶺較喧寂,寂定光中定咍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綿竹大中祥符寺通悟圣師所創寺前老柏系師手
- 饕勞愧乏經時策,安得軍中有范韓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和史子修投贈二首韻時被命至玉堂
- 曉來珂繖沙堤鬧,萬歲聲中賀太平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宮詞一百首
- 紅塵一騎傳天使,為送宮中則劇錢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宮詞一百首
- 病疎酒醆傍茶甌,一獨醒中起百憂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病中散步六絕
- 羽衣來自合山前,見說山中老散仙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寄道士楊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