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在第9個字的詩句
下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池邊自種桃初熟,籬下曾枯竹再生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壽陸放翁三首
- 當初誤觸,紫微君、謫下神霄玉府。 -- 出自宋·葛長庚·酹江月/念奴嬌
- 問天何事,雪垂垂欲下,又還晴卻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酹江月/念奴嬌
- 松行四五里,云繞上下谷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山行
- 晴妍已有溪村興,牛下柴車或可巾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元日
- 秋田失一飽,我食不下吭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鄭僉判取蘇黃門圖史園囿文章鼓吹之語為韻見
- 歸來幾何時,有過墻下桑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鄭僉判取蘇黃門圖史園囿文章鼓吹之語為韻見
- 歸來亦云幸,瀟散月下杯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讀折詩效其體
- 顏跖有不同,同作松下塵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溪行
- 鶴眠伴官屋,猶有林下風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酬季兄
- 云何山陰興,莫寫塞下情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范侍郎寄趙校正
- 骨肉才百指,踵作松下塵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別蒙侄
- 咄哉陳孺子,乃有天下責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和放翁社日四首·社牲
- 山中鶴帳依然在,天下魚羹何處無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檢校塢中
- 赤手盤蛟蛇,今已泉下土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上鶴山作圖書所扁
- 剡溪定有人乘興,月下柴門不用扃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書戴式之詩卷
- 秋聲入雨聽,手攜墻下竹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題王尉半竹
- 沮洳與吾類{上圭下黽}黽,爽塏久欲還麋麇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霪雨
- 冢前無路草欲沒,泉下有知山亦愁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種松先公墓下
- 向來石鼎老彌明,松下無人啟玄鑰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紫極宮用呂宗卿韻
- 寧知世有人,萬錢無下筋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出居十六詠·田園居
- 與君共有吟詩癡,月下柴門下厭敲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過陳湯卿溪堂
- 況值小春時候,蓂背下、八莢爭妍。 -- 出自宋·畢大節·滿庭芳·井絡儲精
- 異政承殊澤,應為天下先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裴大夫赴亳州
- 君今自世情,何況天下人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感時
- 塞樹花開小,關城雪下偏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李琮歸靈州覲省
- 伏日江頭別,秋風檣下眠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僧默然
- 主人樹勛名,欲滅天下賊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寄狄拾遺,時為魏州從事
- 官清立在金爐北,仗下歸眠玉殿西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寄周十七起居
- 窗豁山侵座,扇搖風下松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謝秦校書與無可上人見訪
- 從事關中貴,主人天下賢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殷堯藩侍御赴同州
- 荊州勝事眾皆聞,幕下今朝又得君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陳倜赴江陵從事
- 林中長老呼居士,天下書生仰達人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和李十二舍人、裴四二舍人兩閣老酬白少傅見
- 通真九,通真九,個內下功裁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望蓬萊 繼重陽韻
- 好伴同侗馬鈺,松峰下逍遙,醉舞狂歌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贈王知玄
- 熟境纏綿,心魔返倒,下功決要降心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滿庭芳 降心魔
- 玉戶金關,明明開上下,唱玉堂春,賞玉花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玉堂春 繼重陽韻 重陽真人分梨十化集卷下
- 欲修無上菩提,便合下手須頭段。 -- 出自元·譚處端·水龍吟·欲修無上菩提
- 瑞云捧出三峰,上真下化宸游地。 -- 出自元·譚處端·水龍吟·瑞云捧出三峰
- 些子端的幽奇,自從下手,永永基堅固。 -- 出自元·譚處端·酹江月
- 挫剛銳,乃初心作用,下手根基。 -- 出自元·丘處機·神光燦
- 浩氣清英,仙材卓犖,下土難分別。 -- 出自元·丘處機·無俗念 靈虛宮梨花詞 以上強村叢書用晦木齋
- 弓刀千騎如水,曾為下南閩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水調歌頭 至元戊寅為江西呂道山參政壽
- 拔山力盡英雄困,垓下尚擁兵戈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秋色橫空 (本名玉耳墜金環,秋色橫空蓋前
- 勸君速悟莫遲疑,言下承當,賢圣加臨。 -- 出自元·尹志平·一剪梅 太平興國觀示眾
- 解裝暫一息,何異樹下宿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行路難(丙戌秋作)
- 姬言我伯氏,義俠天下稱,卿胡不早言,俾卿得歸寧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義俠歌(效白樂天體)
- 流光逮幽隱,爛然天下曉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示呂生(有序)
- 泛舟何用燒銀燭,上下花房映月榮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中元觀河燈
- 窗前東海初升日,階下千年不老松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黛螺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