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在第8個字的詩句
下在第八個字的詩句
- 不念長安有貧者,下湖打鼓飲羊羔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西湖舊夢
- 忽窺萬仞黑無底,下有龍淵七十二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光相寺
- 日西來到洛陽城,下馬橋邊信步行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洛陽橋
- 抖擻空腸一字無,下邳能復異時書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戴禹功幕府歸來三首
- 浮云開西風,落木下夕陽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見山堂
- 霜余萬顆綴寒林,下視黃柑類奴仆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大柿行
- 作堂正在佳絕處,下視海岳如城池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含山令尹章邦基即其所居剜山得石嵌空乃作堂
- 相逢無一事,不必下禪床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鞏興宗題回峰寺贈明山主
- 果膺君相知,贊書下楓宸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送無為宰趙渙冰仲
- 須煩巖壑為霖手,下澤蒼生慰海隅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秋日憫旱題香山莊舍
- 六峰環翠繞金藍,下馬初嘗一酌甘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題大泉寺
- 南僧如竹{上竹下韋},在處即成林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贈僧辨端
- 無人驚午夢,雙蝶下花叢。 -- 出自宋·姚寬·真戒僧首房晝寢
- 刻就豐碑,萬山直下,不須沈水。 -- 出自宋·袁去華·水龍吟·漢家經略中原
- 秋風稍涼冷,速辦下灘船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寄錢申伯二首
- 連峰疊巘極目,高下與云平。 -- 出自宋·趙彥端·水調歌頭·山色望中好
- 桃葉山前鷺,無語下寒灘。 -- 出自宋·周紫芝·水調歌頭·歲晚念行役
- 不幸年逾五十,遂下世,今墓木將拱矣,雅志莫遂,令人短氣。 -- 出自金·蔡松年·水龍吟 余始年二十馀,歲在丁未,與故人東
- 姑山玉立千仞,直下看神州。 -- 出自金·段成己·水調歌頭 懷 逸情 山中偶成,用遁庵
- 三徑久荒涼,東籬下落英誰嗅。 -- 出自金·段成己·月上海棠 重九之會彥衡賦詞侑觴,尊兄遁庵
- 鶴影褵衤徙檐上下,鹿迒散漫屋西東。 -- 出自元·倪瓚·題孫氏雪林小隱圖
- 似白虹飲澗,玉龍下山,晴雪飛灘。 -- 出自元·喬吉·雙調·水仙花
- 我愿天悔禍,仁鳳下虞廷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磔鴆
- 考官惜無石老憂,下第愁殺楊羅牛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擊球使
- 上與伊同相幼主,下與孔孟游列侯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大人詞
- 上馬談兵被裘帶,下馬降禮陳壺尊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髯將軍
- 當時坤母亦在旁,下拾殘灰補地裂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皇媧補天謠
- 三月發長干,六月下淮揚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海客行
- 嗚呼,巨神秤,稱天下,黥奴手,那可把?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黥面奴
- 西風卷地來六郡,下披竹朽索不御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蔡葉行
- 飛宮三接十二樓,下聽華陽海聲狹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題陶弘景移居圖
- 上堂拜姑身未知,下堂失身唯有死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盧孤女
- 翩然歸去,天風扶下雙舄。 -- 出自元·張翥·百字令 燕城晚望
- 但聞上車語,不得下車別。 -- 出自明·何景明·車遙遙
- 露蟲吟蟋蟀,風葉下梧桐。 -- 出自明·何景明·秋夜
- 有虎斑斑,伏于林下。 -- 出自明·何景明·獨漉篇
- 銀瓶汲水漾漣漪,下階自揀珊瑚枝。 -- 出自明·瞿佑·折花怨
- 行人來折戰場柳,下馬坐望居庸口。 -- 出自明·李夢陽·石將軍戰場歌
- 積水生云氣,孤城下夕暉。 -- 出自明·李夢陽·早春繁臺
- 太祖平陳日,樓船下此湖。 -- 出自明·李夢陽·鄱陽湖(十六韻)
- 水上開黃屋,云中下赤烏。 -- 出自明·李夢陽·鄱陽湖(十六韻)
- 但袴縻,上用穹窿,下用匍匐小兒。 -- 出自明·李攀龍·東門行
- 絕壁棲禪誦,懸厓下樵牧。 -- 出自明·李攀龍·集開元寺
- 至今風篁嗚,猶疑下笙鸞。 -- 出自明·林鴻·同王六博士宿煙霞觀
- 半醉題詩去,仙凡下界分。 -- 出自明·林鴻·春日游道山亭
- 長風吹古城,寒石下秋水。 -- 出自明·林鴻·送吳士顯
- 冷泉猿嘯冷泉亭下北山陲,曾見雌雄共引兒。 -- 出自明·明無名氏·西湖八景詩(錄二首)
- 八月賣茯苓,攜兒下金陵。 -- 出自明·王叔承·巴西估悼同行劉客
- 目極江天遠,秋霜下白蘋。 -- 出自明·謝榛·秋閨曲
- 霽色分諸壘,寒空下一雕。 -- 出自明·謝榛·雪后登代州城樓時虜犯岢嵐三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