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在第7個字的詩句
下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年來納組去,林下得身還。 -- 出自宋·蔣堂·溪館二首
- 十年始得拜車下,若出穢藪游飛僊。 -- 出自宋·金君卿·范資政移鎮杭州一百韻
- 身雖闤{上門下貴}中,恥與喧囂接。 -- 出自宋·金君卿·贈僧惟益
- 獨傳真統緒,惟下實工夫。 -- 出自宋·金履祥·挽北山子何子三首
- 時行時止石高下,或見或聞云有無。 -- 出自宋·金履祥·洞山十詠·五疊泉
- 夜深只見燈高下,春盡不知人往還。 -- 出自宋·樂詔·句
- 胸中有涇渭,筆下足波濤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再和
- 燈前見修竹,月下聞清磬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陪約之宿東禪
- 參差透影微日下,淅瀝生籟長颸回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飛來峰
- 悟了更須坐,壁下三十年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戲贈巽老
- 君不見孟嘗門下客三千,此日馮讙正彈鋏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觀漁
- 克己而復禮,天下皆歸仁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潛心齋
- 庭中生玉樹,池下出龍泉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行之金部既獲奉祠之請歸赴大阮之約詩以高之
- 玉粒漸滿房,露下期采折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種罌粟
- 云昏霧暗天駟下,星宮夜失房宿尊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按視沙苑
- 今忽掀阜亂,高下眩人目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觀西華摧
- 朝辭承明殿,暮下金馬門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十一月二十二日朝辭
- 野曠衣潤露已下,回尋歸徑登故畦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西洨晚歸
- 初瞻玉節星軺下,俄見銘旌粉篆斜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哀秦金部
- 稱稻滿南澤,露下稻已黃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郊居五首
- 簾間稀去燕,枕下即鳴蟲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夏日雨中
- 為憶長安瞻日下,欲尋蓬島向鱉頭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和游丹霞有懷歸之意
- 太王姜女來岐下,應不相將墜井泉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景陽宮井
- 哀哉氓{上山下蟲}{上山下蟲},托身釜鬲惟蒸炊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閔雨詩
- 帝心仁且信,臨下固不疑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閔雨詩
- 日影碎如秋樹下,雨聲初似夜般中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蓬屋
- 他年名粗立,林下愿相親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送沈郎中
- 只恐詔書非久下,槐花又在眼前黃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送黃承伯
- 地貯金丹藏箬下,芝翻白鼠走巖前。 -- 出自宋·李彙·游洞霄
- 碑端語云云,碑下冢累累。 -- 出自宋·李謹思·王以道三喪未舉
- 胸中疊廳澆不下,旁人已潮紅滿腮。 -- 出自宋·李若水·開德天王臺詩
- 記取魯人學柳下,不須辭米賦歸歟。 -- 出自宋·李若水·寄題艾惠夫容膝軒詩
- 西風落日東籬下,薄倖三郎知不知。 -- 出自宋·李山節·詠楊妃菊
- 白麻詔自日邊下,紫府人從春際來。 -- 出自宋·李商叟·壽周少保
- 盡道璽書十行下,勝如琴殿五弦薰。 -- 出自宋·李思衍·世子和前韻有自顧不才慚錫士只緣多病欠朝天
- 我欲築室祠其下,以愧知己忘物者。 -- 出自宋·李肖龍·題潭然公舊址
- 款識或可辨,上下試與探。 -- 出自宋·李薰·二月四日游大云寺分韻得三字佛龕多題名韋獨
- 眼前皆勝境,門下盡名流。 -- 出自宋·李宗諤·送僧歸天寧萬年禪院
- 漁舠數百集其下,瞥然來往一葉輕。 -- 出自宋·連庠·重建羊侯祠和王原叔句
- 云中徒矯首,露下空長吟。 -- 出自宋·梁該·月夜懷要叔剛
- 倚樓獨何為,尚下憂國淚。 -- 出自宋·梁介·南定樓
- 紫帽峰前雙鷺下,幾多清興滿滄洲。 -- 出自宋·梁克家·次陳休應烹茗廓然亭見送韻
- 航快遠隨飛鳥下,樹秾陰覆酒樽涼。 -- 出自宋·梁知錄·廊然亭
- 方瞳皓豁小天下,仙隱清越非人間。 -- 出自宋·林迪·大滌洞天留題
- 今年同聽處,吳下未歸人。 -- 出自宋·林昉·同鄭魯望聽杜鵑
- 煙中猶仿佛,月下最分明。 -- 出自宋·林昉·聞子規
- 脫巾坦腹臥其下,此身直與淵明儔。 -- 出自宋·林放·東山高臥
- 落絮有情風上下,好花無語日東西。 -- 出自宋·林概·剡郊野思
- 道旁有抵璧,天下輕結綠。 -- 出自宋·林光朝·送別姚國博知處州分韻得綠字
- 羽衣人已化,無下問殊庭。 -- 出自宋·林景英·廢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