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在第6個字的詩句
下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上陳太守辭,下述萬姓癲。 -- 出自明·丘民·周玄初祈晴詩
- 竹外茅齋橡下亭,半池蓮葉半池菱。 -- 出自明·全室宗泐·偶作
- 上承宗廟重,下垂胤祚長。 -- 出自明·全室宗泐·寶訓堂
- 懷哉懷哉,天下可正。 -- 出自明·阮自華·苦寒行(家難甫平,展先府君墓于山之陽而作
- 不見東家檐下鵲,朝出暮雙歸。 -- 出自明·阮自華·行路難二首
- 積孚動盈缶,下女不可親。 -- 出自明·桑悅·感懷詩(四十首。有序)
- 卻怪兩燈常下照,不知日月麗中天。 -- 出自明·桑悅·小游仙(十首)
- 不覺朝從鄴下過,更于薄暮渡漳河。 -- 出自明·商家梅·同伯敬渡漳河
- 水衡之司天下七,算舟通楮時制同。 -- 出自明·邵寶·送蕭戶部
- 今日又興天下慟,他年真拜古人師。 -- 出自明·邵寶·是日檢篋得公壬戌和寶哭徵伯詩
- 簫鼓迎神神下山,香煙滿路送神還。 -- 出自明·邵寶·惠山雜歌(六首)
- 直北朱旗真下淚,淮陰冰色未登臺。 -- 出自明·沈煉·秋懷
- 花影瑣窗人下直,開籠自放雪衣娘。 -- 出自明·沈氏·宮詞(十首)
- 不管北邙山下路,白楊寒雨宿深煙。 -- 出自明·沈一貫·楊王孫
- 記得松陵南下路,驛樓聽雨鬢絲絲。 -- 出自明·史鑒·和張東海韻
- 云何雜燕雀,下與雞鶩連。 -- 出自明·舒頔·次王和夫避世八都
- 一朵行云傾下蔡,半帆殘月按《涼州》。 -- 出自明·碩篽·憶昔
- 斜日五云坊下路,老儒騎馬重躊躇。 -- 出自明·宋訥·壬子秋過故宮(十九首)
- 酒美得辭花下醉,詩成謾向竹間題。 -- 出自明·蘇伯衡·陪諸公郊行
- 江南仙山天下無,峰巒屹立龍虎都。 -- 出自明·孫蕡·周玄初祈晴詩
- 白日光昭融,下照寧有偏。 -- 出自明·孫蕡·輸役蕭墻
- 渺渺青鸞月下來,飄飄彩鳳云中舉。 -- 出自明·孫蕡·南京行
- 賓客追隨白下里,鶯花明媚石頭城。 -- 出自明·孫蕡·送高文質游杭州
- 家家蕪田山下犁,倒枯大樹燒作坭。 -- 出自明·孫蕡·次歸州
- 千里云濤迷下若,五城煙火接長干。 -- 出自明·湯胤勣·無題詩次劉虞部韻(二首)
- 上為仙人宅,下有王者堂。 -- 出自明·唐時升·和擬古九首從京師歸以篇籍自娛有感輒賦(錄
- 雜花覆小澗,下映流泉紅。 -- 出自明·唐泰·次陳山人隱處
- 化為千尺虬,下飲清冷淵。 -- 出自明·唐之淳·嚴子陵墓
- 上以輸井稅,下以奉蒸嘗。 -- 出自明·唐之淳·會慶堂
- 盼望掃積陰,下土見太陽。 -- 出自明·陶安·秋風辭送梁生
- 腥風噴涎沫,下有神龍府。 -- 出自明·陶望齡·游五泄六首(各有序)
- 不恤身為塞下磷,孤光還照長城里。 -- 出自明·田藝蘅·塞下曲
- 憶昔予為門下士,諸子森森并蘭峙。 -- 出自明·屠應埈·高陽行
- 駑駘豈有仗下材,空勞萬乘臨軒看。 -- 出自明·王弼·二馬圖為陳明之題
- 上當群石爭,下及眾川漱。 -- 出自·王偁·過清遠峽
- 玉笛飄殘月下聲,空江秋入思冥冥。 -- 出自·王偁·宿巴陵聞笛
- 時時吐虹霓,下飲平波光。 -- 出自明·王寵·楞伽寺
- 我曾九龍山下住,結廬正在云深處。 -- 出自明·王紱·題青山白云圖
- 上視不敢伸,下視不敢息。 -- 出自明·王履·賀師避靜處
- 腸斷覆舟山下路,年年春草似青袍。 -- 出自明·王嗣經·金陵社集詩(一十六人三十二首) 集雞籠山
- 結發本期不下堂,君獨何為慕他鄉。 -- 出自明·王廷陳·行路難(五首)
- 上有百尺臺,下有千古墳。 -- 出自明·王廷陳·詠懷(一十六首)
- 上以供粢盛,下以奉親娛。 -- 出自明·王問·南莊觀獲作
- 登踐窮幽深,下山日已晚。 -- 出自明·王問·自山中泛湖歸
- 高侯生古燕,下筆蛻凡骨。 -- 出自明·王行·題趙元臨高房山鐘觀圖
- 繡佛像前同下拜,泥金經尾獨僉名。 -- 出自明·王彥泓·生辰曲
- 上以奉明君,下以慰慈母。 -- 出自明·王祎·五月余還至渭南適克正博士為丞于茲賦詩道舊
- 梧桐生巖陽,下俯清澗潯。 -- 出自明·王祎·雜賦(七首)
- 長憶蕭然山下縣,去秋為客日招邀。 -- 出自明·王祎·次韻蕭山友人
- 遺蛻一坯松下土,只須成塔不須墳。 -- 出自明·王稚登·馬湘蘭挽歌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