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在第6個字的詩句
下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上欲駕扶搖,下欲跳清泠。 -- 出自宋·趙必愿·秋高亭
- 積雪久不解,下有希世珍。 -- 出自宋·趙崇鉘·往體
- 長記兒童膝下時,便聞山谷澹巖詩。 -- 出自宋·趙立·山谷碑
- 偶結清凈緣,下榻稅塵鞅。 -- 出自宋·趙汝回·游列真觀劉道士拉上潮際觀漁
- 上之及公卿,下之言守帥。 -- 出自宋·趙汝回·簡陸少監
- 為探山臺墻下柳,新來添得幾絲黃。 -- 出自宋·趙汝績·送竹軒歸越
- 勝說謙尊能下士,青門還念種瓜平。 -- 出自宋·趙時韶·贄管竹樓
- 元是馬嵬山下魄,脫胎今復對西風。 -- 出自宋·趙肅遠·楊妃菊
- 脫鞍解甲馬下睡,胡鼻齁齁輥雷鳴。 -- 出自宋·趙萬年·卻敵凱歌
- 奉觀以孝,綏下以仁。 -- 出自宋·真宗·寧宗朝享三十五首
- 恭已南面,天下歸仁。 -- 出自宋·真宗·紹興以后時享二十五首
- 孝孫有慶,嘉下令芳。 -- 出自宋·真宗·袷享八首
- 飲馬長城窟,下見征人骨。 -- 出自宋·鄭起·飲馬長城窟
- 上者以翕訿,下焉滋鞠兇。 -- 出自宋·鄭俠·謝曹公
- 雄建俯空闊,下瞻霄漢浮。 -- 出自宋·周鍔·澄輝閣
- 十指曾彈月下琴,已知太古有遺音。 -- 出自宋·周暕·次秋出月上人韻
- 昨從北邙山下過,旋移狼纛駐雞籠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破虜凱歌二十四首
- 耳孫磊落天下士,大才有出皆其長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和陳大監
- 詩壇老將天下杰,筆倒三江流萬折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再次韻為謝
- 適見黎陽山下驛,驛垣破處龜趺出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中原民謠·渡浮橋
- 此山阻絕天下脊,中有義旅蛟蛇蟠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中原民謠·任契丹
- 卻憶去年花下飲,共掛杯酒泛飛英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觀梅
- 應笑驪山山下水,至今猶帶粉脂香。 -- 出自宋·周沔·湯泉
- 衡岳山頭喚下來,高人不肯住蓬萊。 -- 出自宋·周南·送項倅
- 昨者搜賢詔下來,旌蒲紛遝起蒿萊。 -- 出自宋·周南·送項倅
- 頭上頂天,腳下踏地。 -- 出自宋·周無所住·真爐鼎頌
- 東冶亭聯白下門,問誰走馬謝公墩。 -- 出自宋·朱大德·東冶亭
- 璧月滄波上下天,秋風搖落四無邊。 -- 出自宋·朱繼芳·和顏長官百詠·漁父
- 拄杖經行天下半,丹砂乞與世人希。 -- 出自宋·朱繼芳·贈西蜀馮道士
- 橋上行人橋下水,如今日夜不曾閑。 -- 出自宋·朱繼芳·溪橋
- 上以奉王供,下以和民食。 -- 出自宋·朱睎顏·錢呂子敬赴漕臺
- 三宿定成桑下戀,一篇聊向雨中催。 -- 出自宋·朱昱·示張子昭
- 心事說知林下郭,姓名誤入府中陳。 -- 出自宋·宗必經·孺子亭
- 洞庭之山天下奇,岡巒百轉盤青螭。 -- 出自宋·祖世英·三學院
- 寄身泬寥內,下睨人寰陋。 -- 出自元·黃溍·西峴峰
- 征人還舊鄉,下馬問親戚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泰州
- 上官非不明,下吏或罔覺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通州
- 上帝必震怒,下令行天誅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爛泥洪
- 指途期闌暑,下車已涼月。 -- 出自明·戴良·和沈休文雙溪八詠
- 誰念東籬山下路? -- 出自元·范梈·上元日
- 珍重謝家林下客,玉山何待倩人推? -- 出自元·張昱·西山亭留題
- 試問竹林橋下路,往還曾見幾東坡。 -- 出自元·張昱·臨安訪古·凈土寺 (東坡作杭倅,行部過
- 總是田家門下客,誰于軍府若為情。 -- 出自元·張昱·過楊忠愍公軍府留題
- 小點紅鸞欲下遲,遠山渾似畫來眉。 -- 出自元·張昱·題吳彩鸞寫韻圖
- 誰復醉翁堂下柳,更堪從事閤中梅。 -- 出自元·張昱·惆悵(五首)
- 七載舒州天下無。 -- 出自元·周霆震·古金城謠
- 洛陽園池天下無,金谷近在西城隅。 -- 出自元·楊奐·金谷行
- 玉女鸞笙時下來,前頭四足神魚舞。 -- 出自元·周砥·游龍巖三洞之間
- 蘭臺公子天下奇,心膽豈足他人知。 -- 出自元·周砥·放歌行贈宋君(仲溫。辛丑)
- 萬壑濤聲巖下瀑,千峰雨氣屋頭云。 -- 出自元·丁鶴年·寓奉化寺寄菩提寺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