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在第5個字的詩句
下在第五個字的詩句
- 君來坐樹下,飽食攜其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歸園田居六首
- 蕭條北窗下,長日誰與度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七月五日二首
- 一來輦轂下,愁悶惟欲臥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將官雷勝得過字代作
- 鸕鶿不敢下,飛過兩翅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新灘
- 落帆古戍下,積雪高如丘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雪后至臨平與柳子玉同至僧舍見陳尉列
- 歲月翩翩下坂輪,歸來杏子已生仁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
- 日高黃繖下西清,風動槐龍舞交翠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
- 楚境橫天下,懷王信弱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荊州十首
- 艤舟桓山下,長嘯理輕策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游桓山會者十人以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為韻
- 欲曉銅瓶下井欄,鏗鍠金殿發清寒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夫人閣四首
- 明朝歸路下塘西,不見鶯啼花落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木蘭花令 次馬中玉韻
- 褰衣竹風下,穆然濯微涼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西齋
- 猶喜孤山下,相逢說舊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哭歐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詩次韻
- 崎嶇束蘊下荒徑,婭姹隔花聞好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游隨所見輒作數句明日
- 我在東坡下,躬耕三畝園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
- (橋柱石磉下,皆有堅木,椓入泥中丈馀,謂之頂樁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西新橋
- 帝遣風師下約束,北流夜起澶州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河復
- 丞相祠堂下,將軍大樹旁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食荔支二首
- 分甘遍鈴下,也到黑衣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食荔支二首
- 懸知東坡下,塉鹵化千鍾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元修菜
- 孔融不肯下曹操,汲黯本自輕張湯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劉道原歸覲南康
- 紫衣中使下傳詔,跪捧冉冉聞天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寫御容妙善師
- (太和,古白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黃魯直食筍次韻
- 俯仰還家,下車闔門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歸去來兮辭
- 紫衣中使下傳詔,跪奉冉冉聞天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其二贈寫御容妙善師
- 帝怒不常,下土是震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息壤詩
- 眷言羅浮下,白鶴返故廬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始經曲阿
- 桃花滿庭下,流水在戶外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桃花源
- 永懷茶山下,攜妓修春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李公擇梅花
- 聚糞西垣下,鑿泉東垣隈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下潠田舍獲
- 牛羊久已下,寂寞掩柴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暮歸
- 山坡陀兮下屬江,勢崖絕兮游波所蕩如頹墻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山坡陀行
- 銜帝命以下討兮,建千仞之修鋒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上清詞
- 時游目以下覽兮,五岳為豆,四溟為杯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上清詞
- 欠伸北窗下,晝睡美方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焦千之求惠山泉詩
- 未肯將鹽下莼菜,已應知雪似楊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金門寺中見李西臺與二錢(惟演易)唱和四絕
- 妻子走堂下,主人竟誰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任師中家漢公(一題: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
- 懸知東坡下,塉鹵化千鐘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元修菜(并敘)
- 每憐莼菜下鹽豉,肯與葡萄壓酒漿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劉燾撫勾蜜漬荔支
- 予過廬山下,云物騰涌,默有禱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過廬山下(并引)
- 英雄不相下,禍難久連結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八陣磧
- 燕燕于飛,下上其音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燕燕
- 日居月諸,下土是冒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日月
- 上帝板板,下民卒癉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板
- 萬邦之方,下民之王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皇矣
- 雄雉于飛,下上其音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雄雉
- 天命降監,下民有嚴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殷武
- 蕩蕩上帝,下民之辟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蕩
- 成王之孚,下土之式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下武
- 一片飄飄下,歡迎有曉鶯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五律·看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