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在第5個字的詩句
下在第五個字的詩句
- 憶昔四女下天來,遺鬟墮髢根龐鴻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青羅山房歌寄宋景濂
- 低頭衡□下,各自東西馳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詠史(二十一首)
- 遂令千載下,知人稱孝文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詠史(二十一首)
- ≌令千載下,痛恨于鴟夷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詠史(二十一首)
- 坐我蓬蓽下,向我談伊皋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招隱(五首)
- 嗟吁千載下,枯骨空專車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雜詩(三十三首)
- 鳳凰翔不下,梧桐化為枳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旅興(四十首)
- 江南憶,白下最堪憐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歲暮雜憶
- 泊畫船、柳下樓前,衣香暗落如雨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許月度新自金陵歸,以青溪集示我,感賦
- 菱蔓繞床下,釣艇系門前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夏五月大雨,南畝半成澤國,而梁溪人尚有畫
- 嘆灌嬰城下,章江門外,玉碎珠殘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客有言西江近事者感而賦此
- 羅襦換罷下西樓,豆蔻香溫語不休。 -- 出自近代·蘇曼殊·東居 三
- 四牡玉墀下,一言為帝師。 -- 出自唐·常建·太公哀晚遇
- 詩名滿天下,終日掩柴關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遣興
- 日正南岡下餉歸,可憐朝雉擾驚飛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女耕田行
- 泊舟古城下,高閣快登眺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曾游
- 顧影明月下,哀鳴聲正悲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孤鴻篇
- 故園雙闕下,左宦十年歸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京口送皇甫司馬副端曾舒州辭滿歸去東都
- 治田長山下,引流坦溪曲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南野
- 奏書歸闕下,祖帳出湘東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長沙送梁副端歸京
- 霜雁群飛下楚田,羈人掩淚望秦天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送董颋
- 倘許棲林下,僧中老此身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宿無可上人房
- 因參戎幕下,寄宅湘川口。 -- 出自唐·戴叔倫·同兗州張秀才過王侍御參謀宅賦十韻(柳字)
- 一旦黃龍下九天,騎龍枿枿升紫煙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飛龍引
- 矻矻蓬舍下,慕君麒麟閣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續(xù)古二十九首
- 寧知泰山下,日日望登封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續(xù)古二十九首
- 帝燭熒煌下九天,蓬萊宮曉玉爐煙。 -- 出自唐·陳陶·朝元引四首
- 歲晚東巖下,周顧何凄惻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題張老松樹
- 悠然小天下,歸路滿笙歌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夏日仙萼亭應制
- 關山孤月下,來向隴頭鳴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詠笛
- 敝廬嵩山下,空谷茂蘭芷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自洪府舟行直書其事
- 玉帛空天下,衣冠照海隅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謁禹廟
- 家住嵩山下,好采舊山薇。 -- 出自唐·宋之問·嵩山夜還
- 系馬長松下。 -- 出自魏晉·劉琨·扶風歌
- 片石樹陰下,斜陽潭影間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送僧
- 先教微雪下,始放滿城春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和高秘書早春對雪登樓見寄之什
- 朱唇玉羽下蓬萊。 -- 出自宋·李之儀·阮郎歸·朱唇玉羽下蓬萊
- 空庭白露下,枕席涼風生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古意
- 紫宸殘月下,黃道曉光來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書候傳點偶書所懷,奉呈
- 千里起足下,豐年系镃钅基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送別沅汎
- 翛然衡茅下,便有江海意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郊居歲暮因書所懷
- 窗前風葉下,枕上溪云至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郊居歲暮因書所懷
- 耕鑿汝山下,退然安困蒙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奉酬從兄南仲見示十九韻
- 晚歸茅檐下,左右陳壺觴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浩歌
- 始知蓬山下,如見古人心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離合詩贈張監(jiān)閣老
- 意在靜天下,豈唯食營丘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渭水
- 沉沉簾幃下,靄靄燈燭清。 -- 出自唐·權(quán)德輿·與道者同守庚申
- 朝弄瓊簫下彩云,夜踏金梯上明月。 -- 出自唐·王翰·飛燕篇
- 從知偶東下,帆影拂吳岫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讀襄陽耆舊傳,因作詩五百言寄皮襲美
- 時時白鹿下,此外無人行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·毛公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