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在第3個字的詩句
下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小艇下灘來,群鷗舞潭上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三十二弟寺丞歸宣城因寄太守孫學士
- 朱侯下車百職舉,亦治宴豆頻游嬉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泗州郡圃四照堂
- 吳江下有鱸,鱸肥膾堪切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裴如晦宰吳江
- 持書下西閣,擁節來窮塞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王紫微北使
- 梅天下梅雨,綏綏如亂絲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五月十日雨中飲
- 今雖下筆不稱意,已書滿幅令君嗤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薛九公期請賦山水字詩
- 亡命下邳圯上游,老父墮履意未別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留侯廟下作
- 蒼崖下窺不見底,但聽雷聲輥石懸湍濺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畢甥之臨邛主簿雜言
- 太守下車日,當先此二君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劉職方知汾州
- 早晚下朱陵,先過洛陽陌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宋中道朝陵仍於西都省親
- 時應下鹿群,跡印青苔濕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八天門泉
- 朝日下天窗,東海無秦橋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王平甫惠畫水臥屏
- 日腳下波心,澄江見魚蝦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資政侍郎湖亭雜詠絕句十首·漁潭
- 焉見下土物,長養各私己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云間月
- 風霜下刀筆,軒蓋擁門閭。 -- 出自唐·楊炯·和酬虢州李司法
- 天將下三宮,星門召五戎。 -- 出自唐·楊炯·送劉校書從軍
- 居人下珠淚,賓御促驪歌。 -- 出自唐·楊炯·送鄭州周司空
- 西日下紫微,東窗暉青瑣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七夕
- 棘寺下僚叨末路,齋心唯愿秉陶鈞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獻轉運使雷諫議
- 攜瓶下岸買竹葉,掛席背風穿蓼花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送晁監丞赴婺州關市之役
- 朝驅下越坂,夕飲當吳門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伍子胥廟
- 倦即下堦行,閑來弄書卷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秋懷三十六首
- 滿天下士情能接,遍洛陽園身可游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安樂窩中吟
- 高花下花紅相連,垂陽更出高花上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同府尹李給事游上清宮
- 收天下春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安樂吟
- 上親下妻子,厚薄隨其緣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寄謝三城太守韓子華舍人
- 太守下車民受賜,一心殊不負官家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和絳守王仲賢郎中
- 舉天下人,不為之足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無疾吟
- 花陰下等待無人問,則聽得黃犬吠柴門。 -- 出自元·關漢卿·【雙調】大德歌 四
- 悟彼下泉人,喟然傷心肝。 -- 出自魏晉·王粲·七哀詩
- 強弩下高飛。 -- 出自魏晉·王粲·詩
- 作式下國。 -- 出自魏晉·王粲·贈士孫文始
- 深潭下無底。 -- 出自南北·蕭衍·登北顧樓詩
- 紺席下羣仙。 -- 出自南北·徐陵·和簡文帝賽漢高帝廟詩
- 降心下問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釋奠詩應令
- 日暎下山逢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洛陽道
- 向來下視千山水,疑是蒼梧萬里天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舜井
- 臨街下馬當窗戶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調笑/調笑令
- 不覺下馬拜,僮奴亦蹲循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謁岱祠即事
- 恢拓下嶊嶉,青蒼上氤氳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謁岱祠即事
- 安知下其室,驚駭暗楹霧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感遇十首次韻和黃著作魯直以將窮山海跡勝絕
- 帝皇下令萬國同,事成違信道不容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開梅山
- 松舟下清江,毛發數蝦蟹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游信州南巖
- 危峰下俯瞰,石井黝然仰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和關承議彥遠水樂
- 東阿下望有歸意,且為子建留魚山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復用前韻答十五叔父任城相會見和詩任城有李
- 懸流下噴水渤潏,訛言相驚有怪物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五丈渠
- 翻然下一葉,未覺瘦崷崒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秋竹
- 虛庭下拜初形肅,秘殿瞻容更魄驚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十月九日初謁衛真太清宮二首
- 黃昏下馬天似漆,急雨傾屋翻狂雷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同張子望顏伯儀上關納涼
- 騎上下山益疏矣,鯈從容出何樂哉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再用韻和陳伯比二首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