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在第13個字的詩句
上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思君攜手安能得,上畫重城更上樓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懷元度四首
- 如何清世容高臥,翻作幽窗枕上聲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
- 山中草木盛,根實始易求,攀挽上極高,屈曲亦窮幽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禿山
- 高山流水意無窮,三尺空弦膝上桐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次韻和張仲通見寄三絕句
- 高齋日午坐中見,意以落日空上行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和吳沖卿鴉鳴樹石屏
- 東歸行路嘆賢哉,碧落新除寵上才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送程公辟得謝歸姑蘇
- 寂寥誰共樽前酒,牢落空留案上杯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法喜寺
- 茫然卻是陳橋夢,昨日春風馬上思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夢張劍州
- 病來空館聞風雨,恰似當年枕上聲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信州回車館中作二首
- 玲瓏翦水空中墮,的皪裝春樹上歸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次韻王勝之詠雪
- 齊山置酒菊花開,秋浦聞猿江上哀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
- 明年親作建昌吏,四月挽船江上磯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憶昨詩示諸外弟
- 黃花漠漠弄秋暉,無數蜜蜂花上飛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城東寺菊
- 直須傾倒樽中酒,休惜淋浪飛上衣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和王司封會同年
- 省中何忽有崔嵬,六幅生綃坐上開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次韻和吳仲庶池州齋山畫圖
- 酒旗相望大堤頭,堤下連檣堤上樓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堤上行三首
- 龍門賓客會龍宮,東去旌旗駐上東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福先寺雪中酬別樂天
- 三冬學任胸中有,萬戶侯須骨上來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酬樂天偶題酒甕見寄
- 元君伏奏歸中禁,武帝親齋禮上清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和令狐相公送趙常盈煉師與中貴人同拜岳及天
- 文儒自襲膠西相,倚伏能齊塞上翁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覽董評事思歸之什因以詩贈
- 蕩舟游女滿中央,采菱不顧馬上郎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相和歌辭·采菱行
- 三山仙路寄遙情,刷羽揚翹欲上征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吐綬鳥詞
- 出沒花間兮,宜嗔宜喜;徘徊池上兮,若飛若揚。 -- 出自清·曹雪芹·警幻仙姑賦
- 感夙因兮不可惙,素心如何天上月! -- 出自清·曹雪芹·琴曲四章
- 酩酊醉時日正午,一曲狂歌壚上眠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邯鄲客舍歌
- 倡條冶葉恣留連,飄蕩輕于花上絮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玉樓春
- 起來云鬢亂,不妝紅粉,下階且上秋千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滿路花/促拍滿路花
- 熙熙人物樂春臺,風送春從天上來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春帖子詞二十首·皇帝合六首
- 花前燭酌樽前月,淮上扁舟枕上山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答和王宣徽
- 水浮花出人間去,山近云從席上生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寄題景純學士藏春塢新居
- 管弦飄落人間去,幢節疑從天上來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四月十七日景靈宮奉迎仁宗皇帝御容有感
- 滮田漸下云間鴈,霜日初丹水上楓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初出真州泛大江作
- 野花零落風前亂,飛雨蕭條江上寒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離峽州後回寄元珍表臣
- 山橫南陌城中見,春逐東風海上來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殘臘
- 云藏白道天垂幕,簾卷黃昏月上弦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樓頭
- 金壺恣灑毫端墨,玉麈交揮席上風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秋日與諸君馬頭山登高
- 永夜嬋娟未滿,嘆玉樓,幾時重上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鼓笛慢/水龍吟
- 青鞋踏雨尋幽徑,朱火籠紗語上方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次韻子瞻贈金山寶覺大師
- 青春不覺書邊過,白發無端鏡上來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答曾存之
- 要須盡取熙河地,打鼓梁州看上元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送蔣穎叔帥熙河二首
- 卑飛暫爾無多恨,會有高風送上天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寄少儀弟
- 一封暮別云間閣,三組秋歸海上州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送羅正之兩浙提刑
- 無雙亭上傳觴處,最惜人歸月上時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次韻蔡子駿瓊花
- 出門塵障如黃霧,始覺身從天上歸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晚出左掖
- 新秋過雨月如霜,緩足蓬萊徹上方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次韻公辟州宅月夜偶成
- 越公萬騎鳴笳鼓,劍擁玉人天上去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樂昌公主
- 應緣聊入人間世,興盡卻歸湖上山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送僧歸保寧
- 已煩逸少書陳跡,更屬相如賦上林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西城宴集元佑七年三月上已日詔賜館閣官花酒
- 翰林寂寞誰為主,鳴鳳應須早上天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奉酬楊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遺,戲贈詔追南來諸
- 八方定位開神卦,六甲離離齊上下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龜背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