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在第8個字的詩句
三在第八個字的詩句
- 歲歷今才第一行,三百六十完未缺。 -- 出自宋·王铚·元日雪
- 誰向江頭哭,共鄉三數人。 -- 出自宋·王琮·哭潘令
- 七峰遠峙攢劍直,三溪旁繚縈帶垂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崇山圖七賢詩
- 試倚危軒望鄉色,三巴日暮遠峰稠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五月二十四日宿永睦將口香積院僧軒東望甚遠
- 向時耦耕者,十無三四人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防江二首
- 詩成無與言,搔首三嘆息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劉谷山
- 飲罷不能賦,臨風三嘆休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南山觀梅
- 極目不知何所詣,三年於此看縈青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閏月二日始開北窗籬門
- 如今細想經行地,三復遺詩血淚垂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憶京山大陽寺
- 故人義重非時俗,三程過我荒村寺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贈趙公旦
- 荒村渺渺不知春,三見籬邊物態新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癸亥春
- 憶昔游河梁,對床三夜語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去年十一月十二日致宏如秦州仆餞之余口復到
- 送別南歸路,復班三峴荊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送陸堯夫倅襄陽
- 莫惜維舟連夜語,三巴雅舊更無人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舟中贈鮮于孝叔
- 故園山水真奇哉,三經蘭菊當年栽。 -- 出自宋·朱槔·用東坡武昌寒溪韻三篇
- 記取濠梁斷金語,三山好處是傳真。 -- 出自宋·朱槔·十月上休日示求道人
- 棣華一朝集,荊樹三枝稠。 -- 出自宋·朱槔·自作挽歌辭
- 我昔游海上,東望三神山。 -- 出自宋·呂定·懷古
- 一出五六月,往返三千里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璨·偈頌二十五首
- 何年乘五云,來自三神嶼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璨·和雨崖吳提弄奉母夫人雨中登魯公亭
- 人言物不齊,相較三十里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和張倅唐英詠梅十四首
- 逢人九頓首,遇事三折肱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送范憲東叔帥潼川四首
- 來涂藍縷雨埋人,三百於今又六旬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和丁端叔歲晚書懷韻
- 一日一度過短墻,三日風雨撓我觴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懷寧國守鄭少卿景望
- 令人識雅頌,一唱三嘆息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寄題陳同甫抱膝亭
- 道人獨有之,置屋三四級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游白石巖
- 惜別無多語,關雎三斷章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送孟延昌歸蘭溪
- 長才自昔恨平時,三入修門兩鬢絲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送辛卿幼安帥閩
- 子歸有新詩,時寄三兩篇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黃巖張之望之立來訪與游梅潭詩以送之
- 平章何物宜為壽,三十余年晏子裘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戊午壽國舉兄
- 玉盤生菜亂青絲,三歲公家喫春餅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春日呈韓文
- 卷舒隨清風,或作三日霖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送馮圓仲入蜀
- 堂上弦歌吏早休,三年官舍冷於秋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送張揚子
- 四十九年真大謬,三百六旬長鮮驩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戲簡李清宇
- 木食草衣吾計決,三釜養親君不闕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送楊德雋赴漕司試
- 少年登覽妙形容,三十七峰俱改色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題王無邪九華圖
- 太沖十年功,僅了三都賦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雜興
- 春色更拚過數日,三分余一尚堪追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走筆和曾無逸掌故約觀玉照堂梅詩六首
- 疑衣騎日扶桑上,三精九縣開靈貺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釣臺
- 嗚嗚胡笛鷓鴣聲,三疊鳴獸舞袖輕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正月初四日聽新樂成絕句
- 晨看一卷經,暮飲三杯醑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重午
- 幻作萬石酒,爛醉三千年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呈尤侍郎陸禮部
- 踏珠出水如出霧,三十六鳳空銀灣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讀仙書
- 燭遙照路不照花,三更露壓星斗斜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簡喻叔奇工部沈無隱寺簿
- 有問是誰格,且疑三十年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送綽上人歸后庵
- 坐對俱不疑,一榻三烏巾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同張以道出游近郊成古詩十六韻
- 特來乃祖舊游處,三叫庶幾親見之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夜坐放歌書興
- 道人不作群作癡,三嗅喚醒勝良醫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病起見瓶中蠟梅偶書
- 百寮銀筆松椿祝,三殿瑤觴雨露恩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皇太子生辰二首
- 靈和殿里最風流,三月飛花滿御樓。 -- 出自宋·武衍·柳枝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