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在第6個字的詩句
三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五采染夏翟,三就薦周繅。 -- 出自明·宋濂·示呂生(有序)
- 寺額明月池三字,尋勝笑昔題非真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笑題明月池
- 山居白足兩三僧,不解參禪不演乘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萬松寺
- 一微塵中入三昧,成就一切微塵定。 -- 出自當代·金庸·枯榮為保定帝剃度所吟
- 泉州高甲戲,三級喜連升,獨辟新風格,時翻古樂聲;狀元無點墨,皇帝似多情,入骨肆嘲諷,人民眼更明。 -- 出自·老舍·觀連升三級
- 誰家廣告高三丈,古佛無言櫻自開。 -- 出自·老舍·鐮倉大佛
- 云酣才釀臘三月,梅吐又橫春一梢。 -- 出自宋·真山民·冬暮小齋
- 路迷南郭將三里,望斷西林有數(shù)蜂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薊門煙樹
- 或如夸父逐三足,曳杖狂走無西東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長江行
- 堯舜都冀方,三苗尚為頑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長江行
- 羊家臂折登三公,塞上髀傷歡老父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文敬墜馬用予韻見遺再和一首
- 兩曹兼掌握,三少累登延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胡忠安公挽詩(四十韻)
- 四海佛宮闕,三峨不待夸。 -- 出自宋·白麟·峨眉
- 屋頭能拓三三徑,林下知非陸陸人。 -- 出自宋·白珽·春日重過如鏡上人房
- 鶴原橫霣第三人,鶴唳華亭不復春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
- 楊家忠義存三疏,孫相威名在九邊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書邊袖石詩集后二首
- 六王既立后,三將還西來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廢邱關(guān)
- 戴嵩圣云孫,三絕天所嘆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乙己春闈謝戴醇士前輩畫竹
- 卻思鄉(xiāng)井長三嘆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題答筤谷目
- 村隆鼎鉉關(guān)三極,風動笙鏞葉八音。 -- 出自宋·冰壺·壽右丞相
- 帝城元夜移三山,天河七夕橋織女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有感
- 五典潛掃除,三綱悉淪委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程朱之學四首
- 夏商周兮曰三代,三王禹湯文武是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歷代傳授歌
- 百川皆望東,三才同面離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云莊勸學
- 共君一夜話三生,語正投機君又行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贈清叟行
- 志欲鑽研探三原,圣言爭奈遠如天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和黃云甫韻
- 為堯為舜配三才,功用都從此處來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孟子·養(yǎng)小失小
- 風沙霜雪十三年,城郭山川萬二千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詠史上·張騫
- 青州政似恒三代,何用依依紞勗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詠史下·司馬攸
- 攜琴對此君,三嘆鍾期希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筍
- 建紹乾淳間,三網(wǎng)散無主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朱文公
- 二中猶學道,三上漫攻文。 -- 出自宋·鄧林·近況
- 或傳遺稿在,三叩昔時松。 -- 出自宋·鄧林·廬山棲賢寺
- 辛勤十稔賦三都,聞者曾貽酒甕書。 -- 出自宋·鄧林·左太沖
- 衡陽雁盡春三月,巫峽猿啼夜二更。 -- 出自宋·鄧林·春夕旅懷
- 階前黃葉兩三片,門外白云千萬重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度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這條路,十圣三賢皆罔措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觀·頌古三十三首
- 前三三與后三三,不可承當不可參。 -- 出自宋·釋師觀·頌古三十三首
- 我有折腳鐺,三子共提掇。 -- 出自宋·釋守凈·偈二十七首
- 貢路長安里,三年別釣磯。 -- 出自宋·釋斯植·旅中寄故人
- 陳蒲鞋倒退三千,睡虎子讓一頭地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同盂共飯況三年,話破那知萬萬千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見侍者乞語為入道蹊徑
- 預豐苗稼瑞三秋,有感秘通消災苦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牢己疆場煞三思,不驕不怯常翼翼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樂耶指趣歸三體,周旋道理遍九垓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洞府群仙侶,三天順九重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一法從何有,三皇五帝前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一氣無窮極,三才妙更深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逍遙理路達三清,非是尋常取次名,此語不宗凡見識,籠羅大象顯昭明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
- 一氣從初立,三才位不忙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逍遙詠